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正文

交流调速的功率控制原理


磁功率,所改变的是理想空载转速;二是增大损耗功率,以增大转速降。公式(6) 是电动机调速普遍的表达式。
2  异步机模型与功率控制调速原理
异步机是电动机的一种,其调速原理必然服从上述的普遍调速规律。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异步机可以等效成图2的网络模型。异步机的定子通过旋转磁场的作用,将电磁功率传输给转子,因此旋转磁场可以等效为电磁功率的传输通道,即图2中的感应通道。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子电磁功率除损耗外转化为机械功率,这种电磁感应通道的特点是交流机与直流机本质的区别。
异步机按转子型式可分为鼠笼型和绕线型,前者转子是封闭短路的,因此只有一个机械功率输出端口;后者转子是开启的,因此具有机械功率和电功率两个端口。转子的电功率端口可以通过电传导与外电路进行功率交换。
异步机调速可以通过定子口或转子口实施功率控制调速,分别控制电磁功率或损耗功率。前者改变的是理想空载转速,调速效率较高,机械特性为平行曲线;后者增大转速降,调速效率较低,机械特性为汇交曲线。
应该注意同步转速和理想空载转速的区别,同步转速 n1 是旋转磁场

的变化速度,理想空载转速 n 0 是假定、转子全部电磁功率都转换为机械功率的机械速度。电动机的速度显然与n0密切相关,而与同步转速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3  恒转矩的电磁功率控制调速
所谓恒转矩调速,是指额定输出转矩能力不变的调速,特点是主磁通Φm不变。恒转矩调速可以通过定子或转子的电磁功率控制实现,但在定子控制时,必须要注意主磁通Φm 的恒定。
3.1 定子电磁功率控制--变频调速的原理
从功率控制角度观察,变频调速是典型的定子电磁功率控制调速。由于转子电磁功率是由定子传输的,且定、转子电磁功率相等,因此控制定子电磁功率就可间接地控制转子电磁功率。定子电磁功率转矩平衡方程式约束,不能作为控制量。但单纯调压并不能实现定子电磁功率控制,因U1不但影响电磁功率,还作用于磁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根据式(9),在调压的同时正比地改变频率f1,使主磁通Φm保持不变。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电磁功率控制调速。变频调速时,理想空载转速按n0随U1改变,此时同步转速n1 随f1而变,且有n0=n1,但决定电动机转速的是n0而不是n1,下面将会看到,即使n1不变,n0也可随电磁功率改变,可见n0与n1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变频调速的功率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可见恒转矩变频调速时,其充分条件是调压,必要条件是变频,调速的实质在于电磁功率控制。3.2 转子电磁功率控制调速
对于绕线式异步机调速,可以对转子直接进行电磁功率控制。方法是从转子口移出或注入电功率,以改变转子的净电磁功率。与定子电磁功率控制调速(即调压变频调速)相比,两者并无原理的区别。 对于图2(b)的模型,在转子口引入附加电磁功率时,转子的净电磁功率                          (13)
式中: Pem1为定子传输给转子的电磁功率
      Pes为附加电磁功率,亦称电转差功率
 Pem2将随Pes 的方向和大小而改变。注意不要把Pes 简单理解成转差功率Ps ,应该把Ps 中的电磁功率和损耗功率区别开来,对调速的影响也不同,Pes将改变异步机的理想空载转速。
式(13)中的-Pes 表示移出,而+ Pes表示注入,前者使转子的净电磁功率减小,后者则使其增大,异步机的理想空载转速                        (14)
可见,-Pes控制得到的是低同步调速,而+Pes则是超同步调速。
转子电磁功率控制调速的技术关键为:
l 由于转子电压的频率为变化的转差频率,因此必须要进行频率变换,以使转子和附加电源进行有功功率交换。
l 能够连续地控制Pes 的大小,以获得平滑的无级调速。
l 尽量避免产生感性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小无功损耗。  
上述的技术关键是设计调速控制装置应该注意的。转子电磁功率控制的系统构成要点是附加电源,它是Pes 传输所必须的。传统的方法是外置,例如串级(cascade  control)、双馈double Feed)等调速。外置电源将使系统复杂化,而且在低同步调速时造成 Pes从定子至外置电源之间的无谓循环,增大了定子损耗。
较好的方法,是我国首创的斩波内馈调速。如图4示:该系统突出特征是将附加电源设置在异步机自身的定子上,附加电势由电磁感应产生 ,在典型的低同步调速时, 由转子引出,经交流控制装置传给定子附加的内馈绕组(以前亦称调节绕组)。内馈绕组处于发电状态,通过电磁感应抵消定子原边输入的多余电功率。斩波控制,则是用以调节 Pes的大小实现转速的无级调节,克服有源逆变器移相控制所带来的功

《交流调速的功率控制原理(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4184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自动化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