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 正文

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需求”,并导致人们只根据疯狂的消费活动来确定人的幸福。福斯特也指出生产出的使用价值主要是为满足虚浮的消费,甚至对人类和地球具有破坏性。总之,发达国家滋长的“消费越多越体面”的观念,不仅鼓励人们以贪得无厌的态度去消费和浪费资源、能源和商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消费观。
  
  本来,崇尚节俭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消费文化。如今,在这种文化下也涌动着崇尚奢侈、炫耀式消费的潜流,特别是改革开放来经济的发展和发达国家消费观的影响,使这一消费潜流逐渐有转化为消费潮流的趋势。可以说,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异化消费的现象在我国已经开始蔓延,中国人的消费也带着明显的炫耀式消费的特征。
  
  一方面,许多中国人在消费中有着盲目的符号崇拜。在当今普通国人眼中,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似乎就是看谁赚的钱多,而对于奢侈品的炫耀式消费则最容易把这个信息公诸于众。所以许多人将奢侈品消费视为身份、品位的象征,LV、劳力士、范思哲、香奈尔、迪奥等品牌成为许多人争相追逐的对象。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人们在对名牌的盲目崇拜中,不幸被商品表面的符号异化了。他们追求那些商品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更多是冲着商品表现的那个符号而去。另一方面,许多中国民众对消费品的追求不是够了就好,而是超过才好,形成了大而美、多而好的消费观。比如,房子不是够住就行,而是越大越好,车子也不是够用就行,而是要排气量越大越好。于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许多三口之家却住着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哪怕有些人已经被银行的贷款压得喘不达气来;在拥挤不堪的街道上,私家车摁着喇叭艰难前行……这些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和破坏。
  
  2.困境之二:经济理性诱使民众个体行为与生态理性相背离。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背离,或者说,经济原则与生态原则相冲突,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另一大困境。高兹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之间的对立说成是“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对立。他认为在生产动机上有两种理性:一是经济理性,即资本主义以利润为生产动机的理性。它不惜对资源的肆意开发,不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追求最大限度的生产和消费;二是生态理性,即社会主义以生态保护为宗旨的理性,它力图用尽量少的劳动、资本和资源,努力生产耐用的、具有高使用价值的东西,以满足人们适可而止的需求。
  
  或者我们这里还可以借用这两个概念,并进一步对二者做一更简单的阐释:生态理性重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理性重个体利益和短期利益。这里的个体利益可以泛指与整体利益相对的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而短期利益可以泛指从眼前利益至一两代人之久的利益,主要是相对于人类长远利益而言。
  
  现实中,人类追求利益时,更多地注重个体的利益和短期利益,即追求个体的满足和当下的满足。践行生态意识也是如此,一旦同利益相关,落实起来就更为艰难。因为人们尽管了解现在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明白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人类终将走向自我毁灭的一天,但若从自身利益出发,感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己不利,就有可能在行为层面走向反面。这也是为何美国在环保方面呼声很大,~旦关乎自身利益就止步不前;为何发达国家以惨痛的教训昭示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道路有其致命的弊端,而发展中国家仍大量走上这条发展道路;为何近年我国民众的生态意识有所提高,而环境状况不但没有根本改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恶化。
  
  三、冲突两大困境,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对于缓解当前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要将其付诸实践,将生态意识落实为生态行为却也困难重重,行之不易。在此,笔者试图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的两个困境出发,借鉴和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张,提出两条粗浅的建议,以期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第一,倡导和推行新型的生态消费观,冲破炫耀式消费的樊篱。在当前,改变消费观,促使民众的消费观由高消费、奢侈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变,是生态社会的必由之路。阿格尔就指出消除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出路是消除异化消费,实现人的需求的革命。因此,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需改变这种炫耀式的消费观念,倡导“生态消费”观念,让民众的消费从异化消费走向理性消费。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加大消费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与教育,普及民众环保知识,启蒙民众生态消费意识,促使民众参与环境保护。我们可以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生态消费意识与对人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让民众推崇小而美,少而好的理性消费观,自觉在观念认识上摒弃奢侈消费、乱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消费意识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
  
  第二,突破经济理性困境,实现从生态意识到生态行为的转化。要突破经济理性困境,让人们的行为更多地遵循生态原则而非经济原则,或许我们除了希望民众能主观地从应然走向实然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借助法律制约和经济引导两大利器。一方面,通过立法从制度层面制约和保障民众、政府行为生态化。我们可以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地位,以提供民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证,让民众有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在实施中应给予良好的保障,让有违环境保护法的投诉和控告得以及时解决,以约束民众破坏环境的行为,特别是要从法律上规范政府的生态行为。政府承担着政策制定和引导社会发展的任务,其生态行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更为重大。而现实中一些政府为了本地区短期的经济利益,容忍甚至鼓励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如我国山西等省的煤矿开采。大自然经过几万万年的积累才形成山西等省丰富的煤矿资源,这不仅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也是子孙万代的财富,更是大自然的财富。然而,在经济利益和政府的纵容下,许多滥采的小煤矿在山西遍地开花,极度浪费着不可再生的煤矿资源。这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我们应通过法律的制约让那些失职的政府自觉走上生态保护之路。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引导民众行为生态化。如前所述,民众难以将生态意识落实到生态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经济理性的桎梏。经济利益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也可以利用它约束民众不利环境的行为。如曾一度向消费者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当等造成“白色污染

《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4347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环境保护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