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浅析《帝国》理论思维路径及哲学批判


  从非物质劳动到帝国再到大众——浅析《帝国》理论思维路径及哲学批判
  
  陈琼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迈入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人类的劳动形式正面临着革命性变化。安东尼·奈格里和迈克·哈特在两人的舍著一《帝国》一书中指出:新时代下的非物质劳动取代工业劳动占据霸权式地位。非物质劳动具有非物质性、抽象性、超时空性和生产主体性等特征,区别于传统劳动,开拓了劳动领域,延伸了人类交往范围,导致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巨大变革,引领了一个帝国的降临。帝国对人的统治无处不在,而只有帝国中的大众才能成为反抗帝国的坚实力量。《帝国》一书见解独特,其创造性思维以及谨慎求证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劳动;帝国;大众;哲学批判
  
  中图分类号:B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8520( 2012) 06 - 0012 - 05
  
  在新左派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安东尼·奈格里和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哈特,是两位非常突出的人物。2000年,两人合著出版的《帝国》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该书对全球化时代下社会劳动的变化以及全球权力结构运动有着独到的见解,对当前帝国统治提出了新的出路。斯拉沃热·齐泽克评价《帝国》为“一本旨在为21世纪重写《共产党宣言》的书”。在此,本文以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为主线,试图展开他们的理论思维路径,分析其内在意蕴以及作简要的评析。
  
  一、非物质劳动霸权:全球化时代下劳动形式的新变化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已然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深入到了全世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深入到了每个领域的最深处,这其中就包括劳动领域。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全球化时代下,劳动形式发生了改变,原本处于从属地位的非物质劳动已然占据了统治地位。
  
  Immaterial labor被译为非物质劳动,该词最早是由意大利学者毛里齐奥·拉扎拉托提出的。在他撰写的《非物质劳动》中作过如下的定义:非物质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信息内容与文化内容的劳动。他认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生的一次大变革,使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深层次的变革表现为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真正使“非物质劳动”一词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在2000年出版的《帝国》一书。该书沿用了毛里齐奥·拉扎拉托的非物质劳动概念并赋予新的内容,将涉及生产缺失物质的和耐用物品的劳动定义为非物质劳动:“非物质劳动即生产一种非物质商品的劳动,如一种服务,一个文化产品、知识或交流”[1]337 -338。该定义主要是强调劳动结果呈现非物质形态,例如服务的劳动结果并不是有形的,而是不可直接触摸的,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劳动的新特点。
  
  在对非物质劳动做出定义后,他们又将非物质劳动分为三类:第一,近来因信息网络联络在一起的工业生产中的通讯交往劳动;第二,分析象征、解决问题的互动式劳动;第三,生产和操纵情感的劳动。很显然,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概念包含了服务劳动、知识劳动、信息控制劳动等各种劳动的某些方面。之所以用新的概念来概括,是因为“传统的称谓如服务业、脑力劳动及认知劳动等都指向非物质劳动的某些方面,但都没有抓住其总体”。然而,非物质劳动概念似乎也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哈特和奈格里的思想,“也许更好的方法是将这种新的霸权形式理解为‘生命政治的劳动(biopolitical labor)’,也就是不仅创造物质产品也创造人际关系和社会本身的劳动。由此‘生命政治’这个术语表明传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他们认为生命政治劳动在概念上更能准确表达他们的思想,但是考虑到用生命政治劳动概念会额外地产生其他概念上的复杂性,不易为读者所理解。因此,虽然非物质劳动概念不甚准确,但是易于入门掌握并更好地把握劳动转化的趋势,所以,他们最后还是选择用非物质劳动概念。
  
  总之,非物质劳动仅仅指生产出的是非物质形态产品的劳动,它生产的大多是知识、信息、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等产品。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第一,非物质性。非物质劳动产品不是物化为具体的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中,而是物化为非物质形态的产品。例如,迎宾人员的微笑服务,为客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但是这种劳动并不存在于任何具体的物质产品之中。
  
  第二,抽象性。随着计算机以及自动化生产的普及,具体劳动的不同正在减少,工人们正不断地远离其工作目标。可以说如今的裁剪劳动和纺织劳动在不抽象为人类劳动的情况下,可以归为同一的计算机控制符号和信息。哈特和奈格里认为计算机已经成为万能工具或核心工具,通过生产的计算化,劳动向着抽象劳动发展,正逐步地趋向均质性。
  
  第三,超时空性。传统的劳动几乎都限制在一定的场所内进行,例如工厂。然而,非物质劳动则不再有具体的地域的限制,远程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了劳动地点的拓展。现在人们不仅能在办公室办公,甚至在家也可以从事非物质劳动。(哲学理论论文 fanwen.oyaya.net)传统的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存在明显的区分,如今非物质劳动越来越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线。
  
  第四,生产主体性。非物质劳动除了创造非物质产品之外,它还是创造人际关系和社会本身的劳动,也就是说它能够生产主体性。非物质劳动需要广泛的社会互动和合作,促进了社会交往。交往没有随着非物质劳动的兴起而被削弱,反而发展到人类互动的复杂水平上。
  
  哈特和奈格里考察了自中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中呈现的三种独特的经济范式,每一个范式都存在一个主导的劳动形式:第一个范式中农业生产是主体,第二个范式是以工业生产为主体,而第三个范式,也就是目前时代所处的范式是以提供服务和生产信息为核心。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劳动方式并存,但总是有一种劳动方式占据统治或霸权地位。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非物质劳动三者先后分别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中占据霸权地位。哈特和奈格里认为随着工业劳动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突飞猛进,传统大型工业生产劳动的霸权统治地位正在受到威胁,新的劳动——非物质劳动的作用越来越大,非物质劳动方式取代工业劳动方式的霸权地位,成为社会劳动生产的核心。
  
  非物质劳动霸权地位主要是在于非物质劳动方式在质量方面占据优势。哈特和奈格里强调数量优势并不是判断是否占据霸权地位的唯一指标:“量化指标既不能扣住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的过程中的质的转变,也不能表明各种范式背景下经济部门间的层次的划分。”非物质劳动占据霸权地位,并不是指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都从事非物质劳动,而是指非物质劳动虽然只占世界劳动的一小部分,但是仍能够对其他劳动方式施加转化的力量。非物质劳动的方式正在改变着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本来面目,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着其他劳动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非物质劳动不仅仅是改变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改变整个世界。
  
  二、帝国:全球化时代下全球统治的新形式
  
  《帝国》序言中提到,旧殖民主义体系崩溃以及苏联解体等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资本的逻辑向全球蔓延开来,民族国家的主权力量正在衰落,不能像前全球化时代那样有限地控制社会生产以及交换等环节。虽然民族国家的主权衰落,但不等同于社会生产和交换处于无统治状态,只是说统治换了个崭新的形式——帝国,即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的有机体构成统一整合的统治形式。
  
  哈特和奈格里指出,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的概念已经不能解释今天的现实状况。传统的帝国主义不能维系下去甚至消亡,然而帝国却依然完好无损地存在着,“通往帝国之路出现在现代帝国主义的衰落之时”。帝国成为全球化时代下维持全球资本及自由主义体制以及保证全球秩序的唯一可能的形式。帝国也许还未完全实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正在出现的权力形式,具备了现实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即帝国是全球化时代下政治统治的最高权力。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集中论述了他的帝国主义理论:“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要是从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出发作出的论断,而且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末期阶段,是垂死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甚至预言,再过几个月社会主义就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然而在现实中,社会主义并没有取得全世界的胜利,资本主义仍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全球自由贸易增长、世界性的金融网络等全球性组织势力范围扩大,列宁概括的帝国主义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主体有效地控制全球交往,成为新世界的最高权力。
  
  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和非区域化的性质。帝国与帝国主义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差异:第一,帝国主义是建立在固定的疆界和界限的基础之上的,而帝国则无疆界,是开放的、流动的,帝国不断加强对世界的统合。“帝国的概念的基本特征是没有边境,它的规则是美国限定。”第二,帝国主义权力中心在欧洲,与之相比,帝国则没有特定的权力中心,统治无处不在,“真正地统治了整个‘文明’的世界”。第三,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民族国家色彩,而在帝国中,民族国家色彩淡化,而是混合在帝国之中。这并不是说民族国家消失了、不重要了,而是指帝国包含了民族国家而又超越了民族国家,帝国的主权是建立在民族国家、非国家力量、国际机构和超国家的经济组织等其他一系列的力量等混合的结构之上。总之,旧帝国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具有固定的疆界和界限,而新帝国是一个无中心、无疆界的统治机器。
  
  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帝国运用三种专制手段来运

《浅析《帝国》理论思维路径及哲学批判》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4641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