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投资论文 >> 正文

技术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创造某些产业的比较优势,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干预产业资源配置的产业政策。1989年中国正式公布了第一套产业政策。政府的五年规划也强调发展以若干高科技和高资本投资为特征的支柱产业,外资引进和对外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选择性。从开放条件下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角度来理解,这样的产业政策导向下的外资引进和对外贸易体现了政府期望通过开放来带动产业技术的升级,发展若干支柱产业,形成适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组织结构,努力缩短加入全球“核心”技术竞争的时间,避免在技术的“边缘”上滞留的风险,并努力促成部分高新技术的跨越,实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构思。
  在开放条件下,要通过技术来提升国家竞争力,并以此推动经济增长就表现在:有导向的外资引进能够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对外贸易应尽可能地获得有技术含量的资本品并生产有技术含量的贸易品。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资本存量、知识与技术的综合体,是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FDI流入,一方面可以加速国内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可以带来技术转移并加速中国产业技术的升级。FDI能够通过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引进、人才的培训、经营管理技术的扩散、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及通过从本地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等途径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并以此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一点已被一些研究所证实。[1]
  对外贸易是开放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来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2]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资本品可促进要素累积,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企业可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贸易诱发的“干中学”[3]效果。当中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成为贸易伙伴时,中国的企业就必须生产出符合发达国家或地区所要求的高品质产品。学习先进技术的压力会促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好的“干中学”效果,来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同时,FDI和对外贸易所导致的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会迫使国内企业去进行自身的研发、技术创新,或通过企业外部学习(如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来维持并改善自己的市场生存条件,提高企业业绩,推动经济的增长。
  因此,FDI的引进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及由此而来的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国内企业技术引进和创新是本文探讨中国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产业、技术和业绩
    (一)FDI的来源、产业与技术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资利用和FDI表现出显著的递增趋势(见图1),1979年至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684.07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额为3935.12亿美元。从趋势上看,1979年至1983年中国的利用外资额为144.3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只有18.02亿美元,而到2001年,中国利用外资达到496.7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额为468.78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附图
  图1 中国外资利用和FDI趋势:1979年至2001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中国的外资来源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从表1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外资利用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的“四小龙”,其中以香港为首(2001年中国内地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FDI占当年FDI总额的35.66%)。欧洲主要来自英国和德国,北美洲主要来自美国。2001年来自这三个洲的FDI占中国FDI当年总计的83.61%。尽管近些年来,来自欧洲和北美洲发达国家的FDI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亚洲“四小龙”仍然是中国引进FDI最重要的国家和地区。
  表1 中国FDI的来源国家和地区占总FDI的比重(%)
  附图
  资料来源:作者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统计而来。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为资本要素的累积。《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的统计数据表明,FDI已成为中国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比例上看,1981年FDI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1996年达到最高,为11.8%。后有所下降,1998年为9.1%,2000年降为5.1%,2001年进一步下降为4.6%。从数量上看,在198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FDI的只有36.36亿元,1996年达到2746.60亿元,在2001年也有1730.73亿元。FDI已成为中国经济投资重要的资金来源(见图2)。
  附图
  图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于FDI的比例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外资企业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表2给出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的产业技术指标。根据OECD或劳尔的技术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产业政策在鼓励通过FDI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1995年“三资”企业中从事高技术的企业产值比例占其总产值的15.92%,到200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约25%,大于全部高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可见,20世纪90年代中国产业政策导向下的FDI政策在促进产业的升级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提升了导向产业(优惠产业,如高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5]
  表2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产业类别指标(%)
  附图
  注:由于OECD或劳尔的技术分类与《中国统计年鉴》上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可能存在误差。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统计而来。
  从外资企业产值可以直观地看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三资”工业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1995年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8.33%;而到了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总产值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8.52%,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对外贸易的趋势、技术和业绩特征
  1980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15.12%,其中对外出口占GDP的6.0%;而2001年进出口占GDP的43.98%,其中出口占GDP的22.96%,外贸依存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3)。
  附图
  图3 中国对外贸易趋势:1980年至2001年
  从贸易区域或国家结构来看,中国对工业国的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由1980年的44.7%上升到1997年的52.29%,其中美国和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国。对亚洲的出口基本维持在40%左右(未包括日本,如果包括日本则达到50%~60%)。在进口方面,由工业国进口的比例逐年降低,由1980年的73.69%降到1997年的50.18%。美国和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国,由亚洲的进口则从1980年的34.92%逐步递增到2000年的62.78%。在亚洲地区,“四小龙”和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带有技术含量的资本品绝大多数都是从这些重要的贸易伙伴国或地区进口的。
  外商投资企业(FIEs)对于推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表3显示的FIEs贸易业绩来看,FIEs在贸易进出口总量上增长很快。在1985年,FIEs进出口贸易量只有23.61亿美元,1995年达到1

098.18亿美元,而到2001年则上升到2590.98亿美元,年增长幅度达到50%以上。其次,在总量上,FIEs已经占据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半边天。从1996年起,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有一半是由FIEs完成的。
  尽管中国在引进FDI上一直采用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但在大多数年份中FIEs的贸易一直是逆差,只是在1998年以来FIEs在进出口贸易上出现了顺差。虽然在总体上,FIEs进出口贸易还未能保持平衡。但在贸易总量上,FIEs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FIEs带来FDI的大量引进,既可以获得带有技术含量的资本品,又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表3 外商投资企业(FIEs)的贸易业绩(1985年至2001年)
  附图
  资料来源:1985年至1999年数据来自O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5767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投资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