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 正文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应用


> 3.通信网建设成效显著
  (1)组织实施了五大干线高速、宽带光接入网“畅通工程”。加大了运输繁忙干线的投资力度,在京广、京沪、京九、京哈、陇海等繁忙干线上,组织实施了“畅通工程”,实现了站站Nx2Mb/s和Nx64kb/s的综合接入能力,达到特等站每站配置10个以上2Mb/s端口,一、二等站每站配置6个2Mb/s端口,其他车站每站配置3—5个2Mb/s端口。在五大干线上共新增了13598条2Mb/s接入端口,能够满足铁路运输和各类信息系统对接入带宽的需求,并留有适度余量。
  (2)组织实施了无线列调改造工程。加大了无线列调改造工程力度,共安排浙赣、焦柳、京原等37条线的技术改造和新建,建设重点集中在400Mb/s改造、加强场强覆盖、克服弱场强区段以及对襄渝线的改制等。
  (3)组织实施了京沪线DMIS无线车次号工程。安排了661个车站、3500台机车工程任务,现已完成京沪线230个站、1280台车无线车次号设备的安装和调测。全面实现了始发站车次号自动输入和中间站自动校核,确保了车次号的准确和自动跟踪。
  (4)加大了区段数字调度系统和铁路应急通信网络

的改造力度。2001年安排京广线北京一柏庄、京山线北京—秦皇岛、京包线北京—大同、襄渝线达渝段共计1550km、177个车站的区段数字调度系统改造和新建。全面启动了铁路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全路静图系统改造,应急系统正在组织方案设计与前期实施,预计2002年全面完成。
  (5)解决铁路通信“三年攻坚战”遗留问题。

  二、2001年TMIS总体方案的调整

  1.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
  TMIS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有以下3点。
  (1)原始信息3级建库。原TMIS设计方案要求原始信息由站(段)系统直接报送铁道部系统。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强调原始信息从车站逐级上报、落地和转发,在分局、路局和铁道部分别建立原始信息数据库,方便各级运输组织和各个管理部门对原始信息的共享应用。
  (2)4级系统横向整合。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强调在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和基层站(段)实施系统间的横向整合,以便满足各级运输组织和各个管理部门更综合和更深层的需求;调整后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加强了路(分)局应用建设和信息共享,以此提高TMIS在各级运输组织和各个管理部门中的应用效果。横向整合方案的设计是全方位的,包括了铁道部、铁路局、分局和站(段)各级系统;横向整合方案的实施是分阶段的,将在系统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以渐进的方式展开。
  (3)网络体系分层优化。调整后的TMIS网络体系结构在多种水平和规模上广泛地采用了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广域网划分为主干网和基层网;机关局域网设计成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和外部服务网。

  2.方案调整的基本要点

  (1) 系统目标
  TMIS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全路2000多个信息站,实时收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以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对列车、车辆、集装箱和货物进行节点式追踪,为全路各级运输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运输信息和辅助决策方案,实现紧密运输、均衡运输,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改善客户服务质量。TMIS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客货营销、加强运输管理和深化体制改革。
  (2)系统定位
  ① TMIS与铁路信息化的其它信息系统间有着密切的联系,TMIS系统为财务、统计、机务、电务、工务、车辆、物资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社会化服务、决策支持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运输生产信息。
  ② TMIS工程建立和完善了铁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环境建设、网络通信、系统平台、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等,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带动和促进了其它信息系统建设。
  (3) 系统体系结构
  坚持集中与分布相结合,实时处理与批处理相结合的系统建构,纵向业务功能系统与横向综合应用系统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式,并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企业信息系统,广泛地采用了基于Web服务器的应用开发技术和以浏览器为主要形式的人机界面。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善数据组织,减少冗余度,提高共享性,对TMIS数据库设置进行了系统的和科学的分类,规范了各类数据库的内容和建置原则,强调原始数据库是3级建库的基础,动态数据库是3级建库的核心。
  (4) 网络体系结构
  ① 采用层次模型对TMIS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TMIS广域网结构分成骨干网和基层网,分界点设在分局;TMIS机关局域网分成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外部服务网,3网之间通过动态物理隔离、防火墙和VLAN等技术实现相互隔离。
  ② 要求增加局间和分局与路局间的迂回信道,拓宽铁道部—路局的信道,以此增强骨干网络的可靠性;综合运用X.25、数字专线、模拟专线、帧中继信道和信道化E1线路连接分局与站(段),扩大站(段)联网的覆盖面。
  ③ 优化骨干网路由结构及路由策略,将铁道部、14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和西安、武汉、徐州3个分局的骨干路由器纳入路由结构的核心区(OSPF0域)。
  ④ 网络通信协议,规范了IP地址分配方案;制定了统一的域名设计规则。
  (5) 原始数据采集
  ① 原始信息逐级上报。原始信息在站(段)产生后,沿车站、分局、路局和铁道部方向逐级上报、建库和转发。
  ② 原始信息实时上报。联网报告点通过车站系统实时报告原始信息;配有车号自动识别设备的车站通过  AEI自动采集列车到/发信息,经由车站系统实时上报;有条件的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应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6801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