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文学翻译中原著“魂”的缺失探讨


译者水平有限,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个人的理解占有一定的因素。再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没有完全对等的语言形式,更没有完全对等的文化形式,这就为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魂”的挖掘与显现树起了巨大障碍。
  
  原著《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与不朽,关键在于其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在《红楼梦》原著中,有大量的中国特有的对联、诗歌、典故等,这是一个文化的百草园,百花齐放,无奇不有,因而原著更富有文学价值。其民族性越强,其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也就越高,当然,其翻译难度也就越大。因为没有完全对等的文学形式以及隐藏的完全对等的文化模式与文化理念。在原著《红楼梦》的刚开始,贾雨村有一段即兴而作的五言律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五言律诗是贾雨村的中秋献词,表达了他要寻机一展抱负的决心和寻求红颜知己的愿望。且不管这首五言律诗的艺术性与深刻性有几许,但明显是一个中国韵味的文化形式,读上去朗朗上口,雅兴倍增,富有古典风味。但是外国译者只是把这一律诗用平白的叙述性语言译了出来,顿时“色味”大失,味同嚼蜡。有这样的译文:“Beforeachievingthedream,anothersorrowcomes.Whenindepression,youcanholdbackforehead,sighingfrequently.Enjoyingthebeautyintheshadow,whocanresisttheloneliness?Iwillcometothebeautyifnecessary.”当然,这样的解释性翻译有助于外语读者对作品本意的理解,但无法令其体味到中国特色文学形式的韵味,离其“魂”又远了一步。因为西方格律诗的形式与中国的古代格律诗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就是现在的中国学者对古代诗词的格律研究也不是易事,何况外国译者把其翻译成目的语。
  
  二、结语
  
  总之,翻译作为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活动,确实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翻译的成就与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尤其是文学翻译领域,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原著作品本意的传达,更要侧重作品“魂”的挖掘与释放;我们不能囿于原有理论的束缚,而要开拓创新,突破理论,更新理论,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为文学翻译开拓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德]ChristianeNord.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02).
  
  [4]刘士聪,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上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6]威尔斯,翻译学:问题与方法[M].祝珏,周谟智,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7]严辰松,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袁莉,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J].中国翻译,1993(03).
  
  [9]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吴定敏(1964-),女,四川宜宾人,本科,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语言文学。
  
 

《文学翻译中原著“魂”的缺失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2116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英语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