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正文

以“读书”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以“读书”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供稿/刘志江[北京景山学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曾说过一句话:“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能强烈地触及我们的心灵。”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读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赫塔·穆勒曾说:“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能强烈地触及我们的心灵。”这句话强调了读书之于心灵的作用,这种“触及”是读者与书籍形成共鸣后的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
  
  同学们在写作此文时,可以细细梳理自己曾读过的书,及读书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感受,表达自己读书时真实的情感体验。
  
  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读书重要,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也很重要。
  
  读书首先要看其文学价值。我们可以读一些名家推荐的书目或是世界名著。这是读书的基础,一定要选对书,选好书。
  
  其次,在选择文学价值高的书目的同时,我们也要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出自己有兴趣的书才能真正读进去、读透彻。
  
  另外,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读书的方法也是不同的,精读、泛读、质疑等等,只要适合自己,能达到读书的目的即可。
  
  与其说这是一个作文题,不如说是语文老师的一份殷切期待:若能书香盈盈,名著相伴,同学们的心灵该有多少触动;若能阅读经典,构建人生,同学们的生活该有多么丰富!
  
  读书可以滋润心田
  
  文/冯程程[北京景山学校]
  
  别人时常问起我的爱好,但其实我的爱好听起来容易,却是一门艺术。读书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读书能使我的内心变得平静、踏实。如果让我说出读书的好处,我会告诉你:读书可以滋润心田。
  
  记得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我听过最多的话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不管时间怎样流逝,这句话永远是真理。从小学看还标有汉语拼音的图书开始,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了初中,老师们要求大家做读书笔记。现在高中生的我更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并完成一篇读书报告。我想,通过十几年来老师们不约而同的要求,足以看出读书对我们的重要性。读书滋润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让我们有更丰厚的知识储备。从古至今,哪一位伟人不是爱读书的呢?孙中山喜爱读书,以书籍丰富自己的认知。毛泽东喜爱读书,老年时眼睛不好,还要坚持看大字版的书。他们的生活中都有书籍陪伴着。读书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读书是一门学问,阅读时不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你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耐心地捧着一本书去领会其中的含义。有些书,随着时间、地点、心境的不同,你所理解的道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你在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或许通过读书就可以解决。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无助时,通常都会选择读书这种方式。书籍让我不再迷茫,我在阅读时,找到了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力量。正是那股力量告诉我要坚定信念,要勇敢地走下去。读书滋润了我的心田。
  
  有一句名言你肯定听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人生的高度是由书累积起来的。当你读的书多了,你的个人修养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提升了。你可以在老舍的作品中品味“京话”,学到老北京的文化;你可以在曹禺的《雷雨》中感受到命运的捉弄;你可以在名著里畅游世界……这样的读书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
  
  一个人可以没有物质上的财富,但绝不能没有精神上的财富。而精神上的财富正是读书可以带来的。就让读书滋润心田吧!
  
  “读书可以滋润心田”这一题目将读书与心灵的关系揭示出来,全文围绕这一观点层层铺开。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作文要张扬个性,就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此文的作者充分表达出“我”对于读书的个性理解。作者梳理十几年来读书的不同方式,对读书作用的认识以及读书的方法写得真实具体。
  
  (刘志江)
  
  读书与生命同行
  
  文/陈晓琳[北京景山学校]
  
  还记得《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临死前贪婪地抢金属十字架,正是这最后一抬手使他送了命。这样一个悲剧,不禁让我思索,倘若最后他不是贪婪地抢十字架,而是让欧也妮给他读几页诗歌,不知道他的死相还会不会那么狰狞。同样是临终时刻,在临终前几小时,毛主席还起身,在护士的帮助下,读了二十几页的《楚辞》。两相对比,我不禁要说:读书要与生命同行。
  
  读书之于青年,意在使其成长,催其奋进。青年时期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就像大旱中的秧苗求水一样,书籍就像甘霖,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同时,书籍也为青少年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巴黎圣母院》里写的法国大革命,《套中人》中的沙皇俄国,《活着》中写的解放战争、“文革”时期,《平凡的世界》中的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尽管你没有经历过这些时期,但是书籍能带领你遨游古今、纵横八方。有人曾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青年人,请快出发去寻找自己的路吧!
  
  读书之于中年,意在使其沉稳。人到中年,经验阅历都较青年丰富许多,精力较老年也旺盛许多。这便造成了一个后果——悸动,抑或称为躁动。中年人往往是有精力去做一些事的,但是限于经验阅历,他却不会去做,心却在不停地躁动。这时便需要书香来平复心境。俗语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然而却没给中年人读书加以限制,这可能意味着太多书都适宜中年人阅读。一本书,一杯茶,些许午后的阳光,让中年人躁动的心得以平复、沉静下来。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书之于老年,意在体味幸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儿孙事业学业尚未完成,老者形单影只,一份孤寂落寞油然而生。这时,一本书,一杯茶,陪老人度过一天的闲散时光,让老人体味书中人的幸福。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买菜做饭,等儿孙团聚,共进晚餐,体会一家人的幸福。“叮咚——”当幸福来敲门,儿孙归来,一份幸福感自然也就来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读书吧,让书籍与生命同行!
  
  此文写得大气超然。作者把读书和生命联系在一起,谈读书之于青年、中年、老年的作用,思路开阔,逻辑严谨。一本本书,一个个生命的阶段,作者为读者铺展开一幅幅丰富美好的画卷,让读者在遐思之余心领神会。此文境界高远,内容充实,充满个性特征和文化底蕴。
  
  (刘志江)
  
  书籍指引人生
  
  文/宋彦博[北京景山学校]
  
  有人说:“书籍会触及人们的心灵。”但我以为书籍更可以指引我们的心灵和人生。遥想三国时关羽夜读《春秋》,满纸的大义和正气塑造了关羽的仁义之心,于是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过五关斩六将也要见到大哥刘备;李密牛角挂《汉书》,一代王朝的兴衰史刺激他投身历史更替的潮流中,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的人生与《汉书》中陈胜的人生倒是颇为相似。
  
  当我们捧起一本书时,一切都会安静下来,时间也似乎会静止。书中的人情世故、是是非非一幕幕地显现在我们面前。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在效仿书中人的行为,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贾宝玉和林黛玉,本是两个纯洁天真的少年,共读《西厢记》后则渐生情愫。如果是共读“四书五经”或是经史子集,则必然不会有此效果。可见是书籍做了两人间的鹊桥,沟通了两颗心,也促成了一段绝世的恋情。
  
  毛泽东北上求学,最先接触的是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以及《共产党宣言》等红色书籍,由此也奠定了他革命一生的基础。他刚到北大时就像一张白纸,而书籍就像一支画笔,涂抹了他人生最初的色彩。
  
  从古至今,一本本书籍不断被人们翻开,一段段人生也在书籍中被启迪。我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而书籍之香也会不断感化我们的情感,升华我们的人生。这种帮助可以是促进也可以是调和,勇猛鲁莽者多读哲思之书自然会静下心来,而优柔寡断者多读战争之书也会变得勇敢果断。诸葛亮为什么能发于草野?因为他向往《管仲乐毅传》中所创造的千古功勋。是什么促使尼采选择哲学?因为他被叔本华著作中那深沉严谨的逻辑和玄妙的思考所折服……
  
  我们的人生最初都是一片空白,是书中人的喜怒哀乐和书中事的是非对错给了我们第一抹色彩,就像人生乐章中的第一个基准音一样。所以,当我们感到迷惘时,不妨静下心来读读书。书自会指引我们方向,给我们力量。
  
  此文作者以“书籍指引人生”为论点,选取关羽、李密、贾宝玉和林黛玉、毛泽东、诸葛亮、尼采等诸多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写得饱满而充实。古今中外的这些优秀人物(包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写他们容易写出其个性并且写得精彩。而且这些人物的鲜明特点,往往代表着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我们可以透过他们,去解读他们所处的社会,写出深意。这也是这篇文章卓尔不群的原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221361.html

  • 上一篇范文: 以记忆为话题的作文
  • 下一篇范文: 关于守静的作文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话题作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