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论文: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时代意蕴



  论文: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时代意蕴
  
  ●郝华
  
  [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时代意蕴,显示着强大的思想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群众路线思想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彰显党群关系的纯洁性;群众路线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相契合,诠释党群关系的合法性;群众路线思想要义与时代实践相融合,体现党群关系的务实性。
  
  [关键词]新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时代意蕴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 (2013) 10-0005-0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对群众路线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总结,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和他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达到的新高度和新境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新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恐怕是中国共产党学说中最复杂和最带普遍性的概念。”坚持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时代意蕴,显示着强大的思想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群众路线思想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彰显党群关系的纯洁性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精髓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一思想精髓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以其清晰的逻辑演进和既定的理想目标明确宣示“中国梦”就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腾飞,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 “为人民”是时代梦想所赋予的政治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民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时代梦想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执政理念的政治保证。首先,人民群众是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新时期,人民群众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始终站立改革的潮头,处于发展的前沿,成为促进改革的第~推动力和维护稳定大局的中坚力量。其次,人民群众是实现时代梦想的决定性力量。实现时代梦想必须依赖人民的创造,必须依靠人民的贡献,必须依托人民的智慧,集合全体民族的所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再次,人民群众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稳固基石。在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紧跟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在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勒紧腰带,艰苦创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基础;在改革时期,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无私无畏,开拓进取,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我们党谋求长期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人心向背,就是党群关系是否牢靠,是否纯洁。
  
  (二)“为人民”是历史使命所承载的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腾飞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一使命承载着历史的重任,决定着民族的命运,背负着人民的期盼,这是超越其他一切党派和政治力量的历史抉择,这是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利益的历史担当。首先, “为人民”就是肩负实现民族共同理想的历史责任。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紧密相连, “为人民”蕴涵的历史意蕴就是使古老的民族强盛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理想的集体指认和共同出场。其次, “为人民”就是承担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责任。共同富裕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内心的共同期盼;不仅是党执政理念的政治表征,也是执政为民的现实追求;不仅是党的自我认定,也是人民的美好憧憬。“为人民”包涵的时代意蕴不仅使人民站起来,还要使人民富起来,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再次,“为人民”就是承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非凡责任。“为人民”显示的理想意蕴不仅要实现人民物质生活的美满富足,精神内容的丰富多彩,还要实现人民各项权利义务的根本性维护和基本性保障,使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和国家主人翁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充分享受自由、平等、和谐的全面发展。
  
  (三) “为人民”是现代化事业所蕴含的现实要求。毛泽东最先完整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由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人民宣布。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亲自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认真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基于对当时国防形势的判断分析,毛泽东认识到应该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实现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共同的选择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改善民生为起点,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最终达到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准;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建设关系和谐、发展有序、城乡协调,符合现代性要求的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建设为抓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形成民主权利充分实现,合法权利得到有力保障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项。
  
  二、群众路线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相契合,诠释党群关系的合法性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内涵的根本点就是把人民利益作为评价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作为党的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新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邓小平明确提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处处关心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福利,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这是确保党群关系合法性的根本保证。
  
  (一)群众路线是决定执政价值取向的根本指南。群众路线是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这里生命线的政治价值体现为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就是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执政导向,就是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是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执政目标,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是谁”回答了共产党是全体人民的先锋队,共产党人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党执政的基本价值定位。“为了谁”解答了共产党执政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人民的服务员、勤务员,这是党执政的现实价值选择。“依靠谁”阐明了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学说,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进程的主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压倒。”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党执政的唯一源泉和根本动力,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是党执政毫不动摇的价值取向。
  
  (二)群众利益是检验执政价值成效的现实标准。群众利益是党执政追求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执政成效和发展成果最现实的标准,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内容。“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从发展现实和执政成效来看,实现好群众利益可以有两个方面的衡量标准:一是有形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的增加,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数据和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和真切显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分享改革红利的现实状况。二是无形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生活得有尊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享有机会的平等、利益分配的公正、资源配置的公平。群众利益关乎党执政的目标,关乎党执政的价值,关乎党执政的成效,实现群众利益就是兑现执政承诺,就是践行执政理念,就是展示执政成果。
  
  (三)群众工作是实现执政价值认同的重要抓手。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是开创工作局面独有的方法,是集合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力量的有效手段。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开辟根据地的第一要务就是动员和发动群众,在建设和改革时期,贯彻落实每一项政策的首要工作就是与群众沟通和联系,做群众工作讲究因势利导,讲究顺势而为,讲究方法得当。“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不仅要重视解决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着力解开思想疙瘩,打开内心纠结,寻求思想认识和执政理念的相互认同;不仅要全力化解具体冲突和矛盾,更重要的是理顺关系、协调利益,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随着群众个体身份的转换,努力实现法治性价值认同。由于社会的深度转型和阶层分化的日益显著,社会成员个体身份内涵也在悄然发生嬗变,由过去注重抽象化的政治身份逐渐转化为具体性的公民身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身份的凸显实际意味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理念必须落实于具体的法治理念,落实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公民权利才能落到实处。”二是随着群众公民意识的增强,努力实现制度性价值认同。社会成员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捍卫权利的姿态越来越积极和主动,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民主法制等现代制度和机制,通过成熟的机制制度搭建更多实现利益诉求畅通表达的平台和渠道。由此,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蕴涵的不仅仅是作风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强现代民主法制制度的维护和建设问题。这是保护群众公民权利保障群众利益的根本之所在。三是随着群众多元利益的凸显,努力实现公平性价值认同。随着社会结构的加速分化,社会有机体的复杂程度愈益增大,利益选择与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情民意,在多元多变多样的实际发展境况中始终坚持公平原则,始终信守公正理念,始终坚持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中关于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论观点——“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有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实际认识和具体实践,才能达成共识,产生共鸣,相互认同。
  
  三、群众路线思想要义与时代实践相融合,体现党群关系的务实性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要义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紧密结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互融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党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群众的现实愿望,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作了全面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既有“民生为本”的务实认知,也有“执政为民”的政治抱负,使之成为党执政的最高目标和永远追求,成为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品格的显著特征,为构建新型党群关系奠定务实、坚实的基础。
  
  (一)实现首创精神与实干精神相结合,丰富群众工作新内涵。群众的首创精神表现为勇于摸索,敢于探索,勇立潮头,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群众的实干精神表现为做事态度认真,干工作劲头十足,投入程度高,抱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信念,重在实干,贵在行动,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两种精神的相互结合,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内涵。开展群众工作必须鼓足勇气,铆足劲儿静下心和群众同甘共苦,鼓动群众,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群众工作应该主动深入基层,沉入底层,接通地气,与群众同劳动,同吃住,一起生产,共同奋斗,以实干的精神,团结群众,以真诚的姿态,凝聚人心,以务实的举措,形成合力;开展群众工作还需弘扬正气,敢于动真碰硬,打击歪风邪气,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激发群众斗志,通过倡导实干精神,传递正能量,形成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气象、新局面。
  
  (二)实现集体智慧与主体创造相结合,展示群众工作新成效。群众集体智慧是群众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是集体贡献的完整汇聚,它集合了个体经验最精华的内容,凝聚了主体创造最有价值的成果,两者的相互结合给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成效。
  
  一是主体的前瞻性思考给群众工作带来新启示。主体创造活动始终依赖集体智慧的支撑,把握群众工作的实际趋势,形成有关群众工作的前瞻性思考。思考的立足点在于实现群众工作的现实要求,群众工作是否卓有成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否满足群众多元化、多样性的现实诉求和利益要求,这是衡量群众工作能否达到实际要求的客观标准,是检验群众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实际参照;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思考的着眼点在于注重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着力满足群众工作的常态化要求,把握节奏,符合程序,保证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协作。思考的落脚点在于关注群众工作的规律性特征,要善于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总结群众工作的规律性,形成系统性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内容,了解群众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运行特点,形成新形势下关于群众工作的指导性认识和前瞻性思考。
  
  二是主体的独创性工作使群众工作产生新成果。群众工作中的主体创造活动是以个体创新为原动力,汲取现实资源,通过能动性的工作进程,拓展和放大工作空间和领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深化和细化工作层次和层面,为群众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产生独特效果和显著效应。
  
  三是主体的实验性探索为群众工作提供新经验。实验性探索是主体创造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先期探索,可以使先前形成的经验得以延续和伸展,为新经验的产生进行前期积累。同时,对工作中的多重风险和诸多困难进行有效规避和防范,降低工作成本,通过局部试验,可以观察各个群体的实际感受和反应,了解群众工作的真实效果,在实验性探索的实践基础上,预先评估工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客观评判工作方法和实践手段得当与否,为总结新经验提供现实依据和新鲜素材。
  
  (三)实现典型经验与样板示范相结合,探寻群众工作新路径。典型经验是群众工作实践进程的完整产物,是主体创造活动的系统性、系列性成果,它凝聚着创造主体的实践智慧,同时,它也是主体性认识的提炼和总结,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理论归纳和逻辑演绎,是实践主体反复认识的结果,具有典型性和经验性。样板示范是群众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实践方法,对深入开展群众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拓展群众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极好的现实参照和真切比对,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一方面,挖掘典型经验的丰富内涵,探寻群众工作“捷径”。典型经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能够正确引导群众工作的开展,为群众工作树立正确的标杆,为群众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实践手段。通过学习典型经验,不仅能够直观领会群众工作的实际意义,而且能够较快的掌握更多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老办法通过改进更加管用,新办法经过实践更加顶用,从而灵活有效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学习典型经验,还能够更好地了解群众工作特点,掌控群众工作进程,驾驭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放大样板建设的示范效应,开拓群众工作“新通道”。样板建设是对典型经验的深化和推广,使典型经验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场景,为群众工作创新展示了新的空间和实践场所。样板建设是对群众工作实践路径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尝试,群众工作的直接经验通过样板建设得到深入验证和积极推广,群众工作的创新方法得到全面应用和不断完善,群众工作的实际效果得到充分展示和广泛认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2218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