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付莉
  
  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1以“读”为本,创设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现在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较差,因此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和解读文章尤为重要。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是生活给予人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人生考题。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因此在讲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就对“孤独”一词的初步理解,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在批改中我搜集到了很多信息,最大的启发就是,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他们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
  
  如何感悟?在《孤独之旅》的课上,我选择的教法是主要是“读”,然后是“说”,最后是“写”。
  
  1.1速读。
  
  在“自学导航”部分主要体现的是速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构建最基础的知识体现,明情节是自学的重点。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学生能采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展示,使得既已生成的知识得到多渠道的传送,使得课堂有趣而生动。
  
  1.2细读。
  
  在“探究提升”第一个探讨题采用的便是细读,学生从句子入手,先朗读再分析人物的心理美。“无奈”“恐惧”“胆怯”等心理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呈现了出来,特别是小组合作朗读,既让胆小的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有增强了他回答问题的自信。
  
  1.3精读。
  
  在“探究提升”第二个探讨题中采用的是精读,学生则主要从片段入手,先确定文章主人公所生活的几个环境,再找出相应的片段,先读再赏析。学生在课堂展示环节,用小组朗读或者是个人朗读来体会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感悟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直接的作用。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了“孤独”的由来大多与环境有关。
  
  1.4研读。
  
  “探讨提升”的最后一个探讨题才用研读的方法,学生在已经对课文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课文,读出小康的孤独来自哪些方面,然后再研究这些多方面的孤独会体现一个或者几个什么主题。学生基本能明白一个主题,即磨难是一种成长。那么作为已经初三的他们能够读出其他的隐藏主题吗?在展示中我们便能看见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其实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1.5“说”。
  
  说什么?在“拓展延伸”中体现,这里说的不是自己,而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他们闪烁的智慧之光似乎照亮了学生心灵,学生在说中感悟名人的孤独,从而感受自己的孤独,既增长了课外阅读知识,特别是平时不善于表现的15小组,在说名人故事时却说的有模有样,看她们的进步我很欣慰。
  
  1.6写。
  
  学生有了前面的铺陈在写时就有了很多话,再加上以前在作文时就有关于这方面主题训练善于在这一展示中,他们会更有自信的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其他学生,特别是我们班最不起眼的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孤独时,一些学生听着眼里涣着泪光,我想这就是一节课需要唤醒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情感。
  
  此节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2反思问题 留有遗憾的课堂是催人奋进的另一种良药
  
  遗憾一、展示时一些环节漏掉了一些小组,伤了学生的心,这也是我每次上这种课的遗憾,我也在这种遗憾中不断改进,但是一到展示时我有忽略了一些组。
  
  遗憾二、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题的展示还不够充分,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遗憾三、小组互评还不够成熟,相互评价时语言上还需雕琢。
  
  遗憾四、学生在展示时肢体语言太单一,显得有些呆板。
  
  遗憾五、感觉一趟课太短,无法将所有面面俱到的展示出来,我在教学时还需有更多的激情,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多样化,在用对媒体时还要更娴熟。
  
  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海涵之时能提出更多的努力方向。
  
  3课堂重建 之 构建生命化课堂
  
  设想一:能否只将《孤独之旅》当成一个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生命化探索,做成一堂活动课?不用去分析那些条条框框的问题,而是围绕几个主题做成几个活动板块,如“感受亲情的孤独”“感受友情的孤独”“感受陌生环境的孤独”每个主题都可以用口头叙述,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进行展示。
  
  设想二:可否将孤独与孤独症患者的遭遇连续在一起,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这个设想在我脑海里盘旋很久,在网上看了很多视频,震撼了我,最终没有用在拓展延伸中,因为根据我们几个老师的集体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与孤独症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但是我觉得对文本的迁移再运用生成新的课题应该是我们语文努力的方向。
  
  设想三、经过我们学校政教处“课外访万家活动”调查,我们学生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学生,其中有被父亲遗弃的,有被母亲遗弃的,有重新走进离异父母所组成的新的家庭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便设想能否进行一次现场视频连线或者电话连线,或者请来一部分家长来聆听他们子女内心的世界。生命不就是这样吗?祖祖辈辈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延续着,我们能做的是继续延续,并且血液应该是更热烈,而是更冷漠。
  
  南森说“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因此你必须常常孤独和沉默中思索”,我想作为教学一线老师,孤独和沉默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希望我们都能享受每一次走上讲台的一瞬。雨果说“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构建生命化课堂会做得到的。
  
  《孤独之旅》评课——(满学梅老师)
  
  付莉老师这堂课经过几次锤炼最终定型为今天的这堂课,也是在学校经过选拔才参加了高效课堂比赛。今天执教的《孤独之旅》充分体现了我校“535”课改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闪光点:
  
  1小组合作尽显学生风采
  
  从“自学导航”的展示到“拓展延伸”的展示都让我们看见了学生集体智慧的精彩杰作。学生们积极的回答,团结合作的完成展示,自信的目光,昂扬的精神让课堂不再沉闷,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2情感教育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在学生投入的片段表演中,让人感受到了学生情感的迸发,这种情感不是矫揉造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真切切的自我感知。在学生发自肺腑的畅谈孤独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那颗柔弱的心隐藏着巨大的爱。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3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
  
  课堂上学生有个人展示,有集体展示,学生大声的说、、用心的写、大胆的读、悉心的听,积极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些隐性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课改的不足,怎样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合作有效度是困惑也是努力的方向。
  
  学校综合意见
  
  付莉老师参加的“2012宣恩县高效课堂交流活动”所执教的《孤独之旅》是一堂成功的课,它充分体现了我校“535”课改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这堂课的亮点,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融入到课堂,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一堂课生动而有趣。
  
  从教师的素质、课堂取得的成效、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听课教师的反应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特别推选《孤独之旅》为一次成功的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22335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