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科学课论文 >> 正文

小学常识课呼唤研究性学习


钱士奔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97常识研讨班   浙江 上虞 312300)
[摘要]:从畅谈素质教育,研究教育的创新性,到如今对“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小学教育经历了一次由传统的教学观念到现代教学观念的重大转变,并且已经建立一座现代化教育理念大厦。“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研究性学习”又叫做“专题研究学习”和“主题研究学习”,是一种相对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要求留给学生充足的选择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从中体验过程的发生,从而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接受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最近发展区   最佳教学   发现教学法   解决问题教学法
[正文]:
1.引言
所谓“常识”,是指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一些最基本、最必须的知识。不同时代的人们,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的制约,有不同的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进步,无论科学与技术如何发达,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常识总是指那些与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作为一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小学常识教育经历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科学文化落后,无论是自然常识还是社会常识教育,都是伴随着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传授而进行的,言传身教是教育的基本方式。自奴隶制产生后,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教育的专门化机构--学校产生了。有关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的教学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如孔子长期都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而其中包含了不少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进入封建社会,常识教育开始逐步系统化。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急救篇》是现存我国最早的识字课本,其中所收集的2144个单字中,关于工具与日用品、器物、武器、建筑物、人体生理和医药及六畜的名词合计达600个,实为一部小百科式的常识教材。这时期的常识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偏重于伦理道德的灌输和历史知识的传授,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内容少于社会、人民知识的内容;二是常识教育还没有从识字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在近代中国,常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到如今,已相继颁布了许多文件对常识教育作了规定。
由此可见,小学常识教育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实践与研究的结晶,也是教育科学最新成果和常识学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常识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常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素质、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2.问题的提出
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问,非学问。”其含义是不论研究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必须学会自己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性的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尚不去谈)若只是跟着别人后面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就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非真正做学问。真正做学问的人,必然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致力于独立自主探索新问题的人。
钱士奔,男,(1981--),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开元中学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包括学习能力的被动,学习志趣的被动和学习成果的被动。反映在教学中学生首要解决的是学科课程上面罗列的一些问题,达到掌握人类文明成果的目标,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被动的接受问题的答案,学习成果毫无创造性,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一,学习能力的缺乏,诸如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社区服务能力等越来越低。据我们对绍兴地区65所小学中3367名学生进行常识问卷调查得知:有2234人没有做过植物标本且不会做,占总人数的66.3%;有2453人不大关心每天的天气预报,占总人数的72.9%;其二,学习志趣的被动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视野狭窄,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解释不清,模棱两可,混混沌沌。在此次调查统计中,约有17%的小学生至今(2001年11月)还不知道浙江省的省会是杭州。约有14.8%,即500人至今还认为太阳只不过是一颗行星或卫星。有756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东方儿童,约占总人数的22.5%,而其他如选科技博览、动物世界、神奇的地球等栏目的学生少的可怜,都在10%以下;其三,知识的严重匮乏,更严重的是知识与实践脱节,和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据计算,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到底怎样的灯泡耗电大;又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还理直气壮地指出家庭地板装饰用的是大理石;甚至超过半数的学生竟把老花眼镜当作凸面镜或凹面镜。这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1983年11月,美国4位教育学家对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瑞典八个国家的普通学校60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成绩测验得出:地理的答对率,瑞典学生是54.3%,英国是50.5%,加拿大是48%,美国是45.8%,瑞士是43.4%,澳大利亚是42.7%,法国是41.3%,日本是40.5%。而本次调查中,所有11题客观题答对率也只有57.7%,只不过比8年前的调查结果多了3.4个百分点。当然,我们在此估且不论试题的有效性如何。如果有机会,再进行同样的测试,经过8年的教改,相信不会仅57个百分点吧!
站在这样的角度和立场,毫无疑问现今传统的常识学科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急待需要有一种更好的适合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式代替。
3.几点思考
新的教育理念不是无的放矢随随便便形成的,而是经过无数次的大讨论,经过理论论证并结合当前实际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众多教育学家、广大前线的教师们智慧的结晶。无疑这些都是教育界的宝贵财富,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推动教育的发展。但这一股推动的源动力,还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生产力。这个实践检验的平台无疑非课堂莫属。由此引发关于小学常识课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3.1创设怎样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学。
氛围有二层含义:一层是学校氛围,另一层则是课堂即所谓班级氛围,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没有良好的学校氛围,大方向就会偏离正常轨道。像失聪的蝙蝠、害瞎眼病的青蛙一样,失去身体最重要的一部分,结局可想而知。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校氛围就似无源之水,久而久之,就会发臭、变色、变味,正应了那句枯水必腐的老话。因此我们应在学校管理上下功夫,建立一种鼓励创新、提倡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机制:第一,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环境舒适,教师才能抽时间学习新的理念,改善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教学能力。第二,避免频繁、繁琐的量化打分。教学效果的量化徐大的优点是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可以让上级部门一眼就看出教学成绩,其代价则是教师得花大量时间去收集整理和统计。我们要做的只是让教师从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自己教学相关的问题。第三,体现对教师的尊重,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呼声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愈来愈高涨,尤其是在乡镇一级的学校当中。要体现对教师的尊重,不仅仅只是学校要保护教师的人身安全,而且更应该推动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积极响应广大教师的意愿,尽可能的满足教师的要求。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的工资问题。有些乡镇、民办学校常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和许多工种一样,教书育人也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仅能够带动一大批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回报社会外,而且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外界人士的争相仿照,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四,为学生开展研究创造条件。小学常识课需要学生收集很多课外资料,毕竟书上的一点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创造条件。如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微机房等,并且有条件的可以联系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第五,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讲座,让学生明白怎样去搞调查研究,怎样写论文、研究报告等。第六,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研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被局限在学校这样狭小的空间,到博物馆、农村、工厂走走看看,在大自然中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3.2建立怎样的一套小学常识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特长,在健康中学,在生活中学,在研究中学。
   建立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一种教学理念的检验和论证,其根本目的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并且在其中快乐的学,在收获中学,在研究中学。到底研究性学习能否给学生这样的空间呢?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方案设计可以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教学

小学常识课呼唤研究性学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6365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科学课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