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课堂提问的评判策略浅议


课堂提问的评判策略浅议

王智慧

    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而面对学生的应答,教师的一声对或错、一个结论和一已之见,可能将学生可贵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甚至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判处死刑,教师应改变简单专断式的评判策略。

    一、改判断式为诊断式。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将自己变成冷面的法官,应该是细心诊断的医师,循循善诱的导师。课堂教学是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在于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和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不要过分关注错误本身,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如学生在回答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时,往往将民族主义误答为民主主义,教师可能会将它归为学生的粗心或语误而造成的一般性错误,轻易地加以否定并纠正。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学生对于民主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基本特征已有所认识,这是错误的美丽之处,需要得到肯定。但另一方面,学生对民主主义的内涵及与三民主义关系的认识仍模糊,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首先引导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反帝反封建)进行再认识,可以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变化来理解,也可以从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外在表现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来理解,经过点拨,学生很容易明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与民主主义关系的角度来思考,讨论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民主革命在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方面的具体目标,认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精神,并加深对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一结论的理解。看似平常的错误,却反映了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缺陷,而通过教师的诊断和引导,既保护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同时学生也意识到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二、改结论式为讨论式。课堂教学对问题的探讨,学生往往容易相信教材和教师的权威,相信教材现成的结论和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下结论式的问题探讨,适应了知识的灌输,却封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走向结论,不要简单地从结论走向结论。如戊戌变法的失败教训,我没有让学生轻易接受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这一教材现成的结论,而是引用了教材小字部分表现谭嗣同为改革而勇于牺牲精神的一段文字: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终!又补充了谭嗣同的狱中煤碴诗:我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和谭嗣同的临刑铭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的缺乏勇气和谭嗣同的慷慨赴死,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在讨论中,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民族危亡勇于探索和为追求美好社会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特点及其社会理想的缺陷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到戊戌变法结局的悲壮。在产生历史情感体验的同时,激发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改教师终审式为师生集体探究式。问题探讨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思维能力确能收到良好效果,但必须防止一种偏向,即不论什么问题,最后都由教师盖棺定论,讨论权在学生,终审权在教师。历史课堂提问,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由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协作中培养思维能力并学会创新。譬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我首先指导学生将圆明园的命运和遭遇放到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大背景中来讨论,使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作用,国衰园毁严酷事实激起学生感知和体验历史的积极性,认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至此,我并没有行使终审权,我觉得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如果仅停留在一种情绪化的感情冲动上还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将对英法侵略的仇恨、对民族受辱的羞耻转化为对历史的理性的反思,形成历史情感和历史观念。我把学生的讨论引向圆明园的重建,在中国面对全球化这样的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从圆明园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中国应成为世界的中国这一视角来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要。讨论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形式进行,分组可以按座位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讨论问题的不同角度而定;学生讨论的内容涉及到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社会进步、中国的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等问题。学生的讨论可能是稚嫩的,但对圆明园烧和建的关注,学生已不再是历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能够认识到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不能简单地按原样克隆,重要的是向前看和有所创新。也许这种探究不会有终结,但它使基础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而有价值,更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冲动和学习的批判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也肯定有所得益。

四、由课堂式评判向课外延伸。由于教育观念的改变(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和教育手段的革新(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校、课堂和教师本身的内涵也在悄悄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加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快于教材的更新,学生获取知识的范围远远超出课堂和教材。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和教材中探寻问题的答案再也不能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问题探讨已走出课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尤其是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同一问题,在学生那里会有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课堂提问的评判必须向课外延伸。譬如,关于圆明园重建的讨论,学生更多的是从图书馆和网上收集信息(一个搜狐网站的查询结果就涉及有关圆明园的一万三千多条信息),对此我们可以更多关注社会公众的意见和专家的评判。

 

 

 

课堂提问的评判策略浅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64188.html

  • 上一篇范文: 课堂教学的思考
  • 下一篇范文: 思想品德论文三篇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