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文学论文 >> 正文

浅议莎士比亚和济慈的“永恒”主题


浅议莎士比亚和济慈的“永恒”主题

  作者/ 马艺红

  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英国诗人,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个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出生于18世纪末,他们出生的时间差超过200年。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进行研究的人很多,对济慈诗歌进行的研究也是硕果颇丰。然而,对他们二人的诗作同时进行研究的尝试却很稀少。诗人的歌唱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或宣泄,而是人类共同的心声,具有普遍的意义。本文即是源于莎翁诗歌与济慈诗歌在“永恒”主题上的交汇。

  一、莎士比亚的“永恒”主题

  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永恒是盛行的一个文化主题。1952年伦敦的鼠疫,使许许多多的人终结了生命,“大学才子”们多是短命之人,其中的克里斯托弗·马洛更是29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些都令勤于思考的人陷入沉思。时间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很大的话题,对“时间”的主题研究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中占有主要地位。这部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与时间抗衡的思想。“Time”这个词在诗集中出现过79次,且多数以大写字母出现;更有spring,winter,season,hour,week等多种表示时间的词频繁出现,表示出诗人对“时间”这个概念的强调。在莎翁的笔下,“time”如暴君(tyranny),无情的沙漏(fickle glass)、无情的手掌(fell hand)、毒手(inju-rious hand)。在第60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时间步伐急促、从不停歇的特性:

  宛如不息滔滔长波拍案,

  我们的分分秒秒匆匆奔赴向前。

  后浪推前浪,今天接明天,

  奋发趋行,你争我赶。

  (第1—4行)

  诗人也用形象化的语言,通过描写时间对美的残忍摧残,直接表现了时间的暴行。如在第19首诗中,诗人直斥道:

  吞噬一切的流光,你磨钝了狮牙,

  使大地把自己的幼婴吞掉,

  你从猛虎的嘴中撬出了利牙,

  教长寿的凤凰被活活燃烧。

  你行踪过处,令季节非哭即笑,

  呵,捷足的时间,你为所欲为吧,

  踏遍河山万里,摧残尽百媚千娇。

  (第1—7行)

  罗益民教授和吴迪教授都曾对莎翁十四行诗中的“镰刀”意象做过细致的研究。罗马神话中农神萨图恩( Statum)的镰刀是他耕种农田或阉割牲畜的工具。时间之神被赋予了农神萨图恩的特征便是和镰刀有关。在《十四行诗》中,镰刀象征着拥有横扫一切力量的时间之神,彰显着时间的毁灭性。全诗集共有6首诗使用过这个意象,分别以小镰刀(sickle)和大镰刀(scythe)形式出现。然而,笔者认为诗人对时间主题的直抒胸臆,是为“永恒”这一主题做的铺垫,即任凭你时间猖狂,恣意横扫世间万物,也无法阻挡“我们”寻找对策,与你抗衡!诗集的1—17首中,诗人劝说诗集歌颂的对象,他的爱人朋友,结婚生子,以战胜威力强大、无所怜惜的时间;通过繁衍后代以达到永恒。比如在第12首诗中,诗人在最后一个诗节中直接将“镰刀”与“儿郎”进行了对照:

  所以没有什么能挡住时间的镰刀,

  除非你谢世之后留下了儿郎。

  在第8首诗中,诗人运用“音乐”意象,对他的爱人朋友劝婚。“音乐”意象统摄了全诗。诗人先是将朋友比作音乐,继而点出朋友不爱听音乐,是因为音乐批评他孤芳自赏,损害了他本应奏出的“和谐乐章”。这首诗里诗人用了“结合” “琴弦”“角色”等意象,与开始的“音乐”意象和鸣。全诗既从结构上表现出了和谐,又从内容上表达出入应该投入到婚姻当中,奏出自己和谐乐曲的含义。关于音乐理论,胡家峦教授有过精彩的总结:“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永恒的力量,它渗透一切,联结一切,把多元的世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诗人希望自己的爱人朋友能够投身到婚姻当中,奏出和谐的婚姻乐章,继而达到永恒。 然而在这个手段似乎并不奏效的情况下,他又提出来另一个强有力的武器:诗歌。“诗歌小宇宙可以使诗中歌颂的人永垂不朽,战胜时间,以达到永恒”。同样,在第60首诗中诗人描述过时间一去不复返后,在最后一个诗节中,说道:

  但我的诗章将逃过时间的毒手,

  讴歌你的美德,越千年而不朽。

  在第74首诗的最后一个诗节当中,我们读到:

  我这微躯所值全赖有内在之魂,

  忠魂化诗句,长伴你度过余生。

  同样的思想出现在第15首、第18首、第19首、第55首、第65首、第107首。在这些总结性的诗句中,诗人表达出来的含义显而易见:他的诗歌艺术能够使他的爱人永恒;使爱人的美永恒;使诗人自己对爱人的深切情谊永恒。“在罗马奥古斯都时代,诗人平达罗斯歌咏的认为传世不朽的同时,诗人自己也获得同样的不朽之名。贺拉斯、萨福、奥维德、荷马、彼得拉克、塔索、龙沙以及莎士比亚之前的斯宾塞、丹尼尔、锡德尼……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子”。

  二、济慈的“永恒”主题

  在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代表作《希腊古瓮颂》当中,我们寻到了类似的思想踪迹。《希腊古瓮颂》共5个诗节。在诗的开篇,诗人将古瓮称之为“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寂静”“沉默”“悠久”都给人以时间停止的感觉。因为石制的特质,时间的流逝在古瓮身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衰老是如此缓慢的一个过程,以至于可以被忽略不计。因此,古瓮可以被视为一件“永恒”的艺术品。在第一个诗节中,诗人用7个问句,以开放性范式描绘了一幅“有风笛和鼓谣,或人或神,进行追求与躲避的狂欢场景”。第二个诗节中,永恒的意味更加浓重。

  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

  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

  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

  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

  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下了叶子;

  鲁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

  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

《浅议莎士比亚和济慈的“永恒”主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4129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