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论文 >> 正文

虚拟经营——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一、虚拟经营的形式
  虚拟经营,在这里不是指从事有价证券交易的虚拟资本的经营,也不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网络虚拟经营,而是指以下三种企业组织虚拟化的形式:
    1.业务外包
  企业按扬长避短、“留强去弱”的原则精简组织结构,仅建立或保留关键的职能机构,集中力量开展属于自身强项的业务,而把非强项业务外包出去,让国内外相对条件好、能力强的专业单位去经营,也就是将那些对应的非关键的职能机构虚拟化,借用外力即社会优质资源来弥补、整合企业资源,“借鸡生蛋、借船出海”,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的应变力,争取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例如耐克公司就是最早、最典型的“虚拟生产”、“没有工厂的工业企业”,它专管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充分发挥其知识密集、掌握市场、擅长创新和管理的优势,至于产品的生产则全部虚拟化,通过定牌生产、委托加工等形式,组织一大批分布在各国各地的,人工成本或原材料成本、场地使用成本较低的小企业严格按其计划和要求进行。又如可口可乐公司,它把除原液生产以外的大部分灌装生产业务加以虚拟,外包给世界各地的众多饮料厂就地取材、加工、销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部资源,确立了全球头号“饮料王国”的地位。近年来,波音、通用汽车、IBM、思科、爱立信等公司也把部分零部件制造业务和部分产品装配业务转移给其他企业,既使自身“减了肥”,又使技术开发、产品总体设计方面的专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特许连锁
  拥有品牌、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实行“强项扩散”,在保留自身全部经营业务的同时,和经过严格的选择与人员培训的国内外其他企业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有偿地授予它们在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使用该企业的品牌或技术开展经营活动的特权,从而使它们在业务上加盟连锁经营,成为该企业“虚拟营销网络”的成员(尽管它们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独立企业的地位)。输出品牌或技术的该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物质、货币资本,无需承担被许可方经营失败的直接损失,既能凭知识产权取得可观的许可使用费收入,又能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参加连锁经营的单位越多、经营规模越大,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价值就越高。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家乐福等公司举世瞩目的发展正是成功地应用这种方式的范例。
    3.战略联盟
  若干企业(包括不同国家的企业)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某一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平等、相互信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达成彼此交换关键资源、强项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国内外市场的协议而形成的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网络型企业联合体。它比主要靠资本纽带联结起来的企业集团松散、灵活;联盟对其成员并无合作项目以外的统一要求,所有成员始终保持各自的高度独立性;一个企业可同时参加几个联盟,故企业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支配外部优质资源;共同目标完成后,联盟可很方便地解散,各企业可为新的目标重组新的联盟。这种在协同组合、协议合作等传统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形式,已赢得了愈来愈多企业的青睐。例如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与菲亚特汽车公司结成了跨国战略联盟,我国科龙公司与小天鹅公司也结成了战略联盟,都使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大为增强。
    二、虚假经营兴起的背景
  虚拟经营方式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世界上迅速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正是在以下四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企业虚拟经营有了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条件:
    1.生产社会化向空前的深度发展
  生产社会化就是由孤立、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统一、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是贯串人类社会始终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生产力发展总趋势。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协作日益广化,各种生产越来越具有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社会性质。生产要素(资源)在越来越大的社会范围内配置和流动,日益从单个人、少数人支配、使用变为社会上大批人共同支配、使用,生产过程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不同个人、不同群体的社会行动,产品从个人的直接生产物变为社会的共同生产物,因而不同生产单位、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断扩大、加强,逐步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今,“社会化”的范围已完全达到了“全球化”,“社会化”的深度已囊括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含人才)、生产资料(含环境条件)、科技、信息和经营管理、产权。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基本单位的每一个企业,可以也应该充分利用空前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一“天时、地利”,更经济、高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每一种产品从源头到末端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独自承担一切环节的任务(同时亦承担相应风险),只需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上“各尽所能”即可。
    2.市场竞争日益趋向合作化
  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然而竞争既有排他性,又有共性、共处性,如果完全排除、消灭了竞争对手则竞争不复存在。另外,在多个经济主体相互竞争的格局中,部分主体为了更有力地开展更大范围内的竞争,往往需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故竞争与合作本来就不是绝对互斥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新时代的竞争更是不同于旧时代的竞争,在全面、激烈竞争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广泛合作化倾向。企业间竞争正在走向理性、文明、规范、有序的竞争。竞争理念和准则不再是将市场比作你死我活的“战场”,将对手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而是将市场比作“赛场”,将对手视为共同开发市场,比谁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赢得更多顾客的竞赛伙伴,以及分享资源、环境的“协同优势”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通过互学、互帮,取长补短,力求“双赢共赢”、共同提高、发展。在当今国际企业界,“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已成共识,各种不同性质、领域、地域、期限、途径、形式的经济联合、合作以及“合作型竞争”已是十分普遍、活跃的现象。
    3.生产分散化成为重要趋势
  从单个企业的生产布局来看,过去,处于总体卖方市场态势下的传统企业一般都实行“生产导向”,出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自身管理方便的考虑,生产集中化通常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而现在,由于总体买方市场态势持久化,企业经营活动不能不实行“市场(顾客、需求)导向”,为了方便顾客购买、消费,各类企业普遍从集中在一地产销的“产地销”转变为分散在各地(包括国外)产销的“销地产”,即“在顾客身边生产”,以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营销网络为各方顾客提供“零距离”服务。
  从全社会产业组织格局、大中小企业的比例结构来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的客观要求,以及反垄断、保护竞争的法制与舆论要求,越来越多的行业已不需要很大的企业规模,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日显,其总体市场地位大大提高。现代竞争中,已不再是单纯、无条件地进行“小并大、大吃小”的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而出现了与集中化并行不悖、甚至越来越重要的分散化趋势,形成了只占极小比例的大企业与占极大比例的中小企业实行稳定的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系列化生产经营,以求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格局。尤其是在信息、知识产业中,各种非物质的、无形的资源,如信息、技术、知识、注意力、关系、权利、形象、文化、历史传统、时间、次序、空间等,它们当中有的并不稀缺,有的不会损耗,有的可不断再生,有

的可无限创造出来,它们大多不可能被少数企业垄断,而是极其分散地存在于各个企业、个人之中。同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但有可能,而且通常具有更灵活、适应性更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优势,因而能取得非常广泛的生存空间。
    4.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化、高效化
  信息从来是一切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手段。随着互联网这种可以做到“无时不在、无处不至、无所不包”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在全球的普遍应用,人际沟通和管理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网络平台,人人都能及时、随时共享来自各处的有用信息,都能成为发布信息和主动传递信息的主体,从而使信息传播达到了空前规模、深度的个性化和互动化。企业可以直接为消费者生产,开展“量体裁衣”、“微细分化”的“一对一”营销,可渗入消费活动,直接了解消费意向、要求、满足、指导和引导

《虚拟经营——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5877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管理科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