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论文 >> 正文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原先固化了30年的阶级阶层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内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阶层。这个自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后就退出历史舞台的阶层,现在不但再生了,而且其生长和发展的势头极其迅猛。仅仅在几年前,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还颇为大胆地预测,20世纪末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但现实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奈斯比特的预测:在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中,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已达到8000万人以上(注: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256页。);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则指出,自2001年起的未来5年内,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注:“未来五年我国中产阶级人口达两亿”,〔北京〕《信息时报》2001年7月21日。);而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2001年在新加坡的一次讲演中,更是大胆预测,在未来10年中,中国具有中等收入的群体将达4亿(注:“龙永图大胆预测:中国中产阶级十年内达四亿”,http:/www.chubun.com/2201/12b/gb5/page42-06.htm。)。
  尽管仍然存在着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中国官方在正式的文本中尚未使用“中产阶级”(middle  class)的概念(使用“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是一个常见的替代),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业已出现并获得了官方的承认。2001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虽然江泽民的讲话重申了工人阶级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地位,但显然“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群体”这个新出现的阶层不再被视为工人阶级的对立面,甚至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员。
    一、中产阶级:后工业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
  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现在仍然常为人引用的阶级分析方法,而且也是最早论述阶级及社会分层的经典社会学家之一。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页。)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马克思在单纯论战性的文章中大多持这种二元化的资本主义分层模式,但他在其他许多文章中也使用过更为复杂的包括其他阶级在内的分层模式。尤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不但使用过“中等阶级”或“中产阶级”(Mittel  Klasse/MiddleClass)的概念,而且他还预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介于以工人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不断增加,中间阶级……直接依靠收入过活,成了作为社会基础的工人身上的沉重负担,同时也增加了上流社会的社会安全和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653页。)。
  马克思的预测,首先在美国这个伴随着冒险和开发的新大陆成为事实。其实,在马克思做出他的预测之前,严格地说在工业化之前,美国的老式中产阶级,包括自由农场主、店主和小企业主,就曾占到过总人口的80%(注:〔美〕吉尔伯特、卡尔:《美国阶级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0页。)。这与美国广袤的土地为大多数老移民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有关,也与米尔斯所说美国没有经历封建时代,在工业化之前缺乏一个暴敛社会财富的上层贵族阶级有关(注:Mills,C.Wright,The  Power  Elit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pp.12-13.)。但是,在进入工业化之后,尤其在工业化的早期,一者由于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二者由于部分农民和小企业主的破产,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工业化的早期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日益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两个对立阶级的看法。
  但是,1930年代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的完成及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人阶级的人数开始减少,中产阶级的人数重新开始回升。“1956年,在美国职业结构中,白领工作者的数量在工业文明史中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作者。……到1970年,白领工作者与蓝领工作者的比例超过了五比四。”(注:Bell,Daniel,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New  York:Basic  Books,1999,p.17.)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在中产阶级中,大量出现的不是小农场主、店主和小企业主这些被米尔斯称之为“老式中产阶级”的人,而是随后工业社会的出现日益增多的所谓“新中产阶级”,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商店内部和外部从事推销工作的人。米尔斯发现,1860年中产阶级雇员的人只有75万人,而1940年达到1250万人。其中,新中产阶级的人数占到56%(70年前他们只占15%),老式中产阶级则只有44%(70年前他们还占85%)(注:Mills,C.Wright,White  Collar,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p.65.)。在米尔斯之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大型垄断组织的兴起,美国白领的总数也从1940年代的1000余万上升到1970年代的5000万,1980年白领占全部劳动力的50%以上(注:〔美〕吉尔伯特、卡尔:《美国阶级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6-87页。)。而在今天的美国,“工人阶级只占劳力的25%,而专业和技术的阶级(像管理者、教师和研究者)则占到总劳力的30%以上”(注:Bell,Daniel,"Technology  and  Human  Civilizat

ion",Speech  on  Television  in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Nanjing  University,2002,May  20.)。在丹尼尔·贝尔看来,与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相伴随,“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和脑力劳动的分门别类日益专门化”,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无论在人数还是在重要性上,都开始取代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6052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管理科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