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看长征胜利的必然性


合作,迎来国民革命高潮,在广东建立了国民政府。但是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也吓倒了资产阶级,1927年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蒋、冯、阎、桂四大集团联合北伐,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确立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依靠工农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权,不断发展壮大。
  
  (4) “围剿”与反“围剿”战争的爆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1930年开始,以重兵向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围剿”与反“围剿”内战全面爆发。中国工农红军以灵活的作战方针,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以弱胜强,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根据地、开辟了湘鄂川黔苏区和川陕苏区根据地,红军发展到30万人,达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最高峰,形成了两党两军对峙局面。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彻底剿灭红军,建立独裁政治,是蒋介石的根本目的。国民党加强军事准备,在经济政治上对苏区进行全面封锁。1933年9月发动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分兵四路“围剿”中央苏区。然而,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重大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3.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之初,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致使中央红军湘江之战继续遭到惨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惨痛教训,从反面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开辟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自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以后,红军长征才踏上胜利之路。
  
  三、长征的历史价值及其进步性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全面总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成为国际国内历史研究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尝试学习运用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Imre Lakatos)的科学进步标准,来探讨长征的历史价值及其进步性。
  
  拉卡托斯认为:“一个理论只有当它确证其经验内容已超过其前者(或竞争者)时,即只有当它导致新事实的发现时,才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他又进一步说明:“如果一个问题转换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进步的,我们就称它是进步的,如果不是这样,就称之为退步的。”用这一理论研究历史事件,可以理解为:当历史事件的发生超越之前的历史事实,对历史进程产生新的决定性影响时,该历史事件可以被认定为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进步的。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把握中国农业大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特征;借鉴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特殊规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新的理论并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伟大创举,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同时,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又是因特定历史阶段各种共时因素总合而发生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因此,不论是党内错误路线占主导地位时发生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战争策略或战役的失败,运用战术的失误,以及与国民党军队对比始终处于劣势和弱者的地位,进入西部地区后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和强大敌人,都未能改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史实,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适应了中国现代时期时代发展的潮流,引领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

《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看长征胜利的必然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6312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