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为全面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现教育强区、经济强区的宏伟目标,阳泉郊区紧扣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这一关键,全面实施“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全方位构筑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其基本思路及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它是针对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应试教育弊端提出来的。

为推进区域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区委出台了《阳泉市郊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同时,组织全区教育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四法一纲”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素质教育的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了以下共识:在这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要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素质提高了,中国的人多就是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因此,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胜利之本。现代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点,影响人的一生,作用于社会每一个成员,对人的成长,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指导性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依法对“两基”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以创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为动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为重点,以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充分的机会为目标,狠抓“两基”巩固提高,突出其“重中之重”的地位。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但素质教育问题,首先是个实践问题,而不只是理论问题,因此还有待我们大胆实践,探索创新,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

二、教育评价先行,强化政府行为,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评价具有反愧激励、评判、导向功能,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评价先行。在制定各项教育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其导向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就立项,加大权重;有悖于素质教育的不立项或给予限制。

为此,我区先后制定了《乡镇教育工作评价方案》、《乡镇教委教育工作评价方案》、《学校分类推进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等,从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考核教育工作,使我区逐步构建了较为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有效的导向机制。

强化政府行为,对于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区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方面,阳泉郊区区委、政府及教育部门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4年底区委、政府向全区发出了“落实教育伟大发展战略地位,为把我区推向全省教育强县(区)而奋斗”的号召,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郊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四大目标,即:“两基”工作上水平,进入国家先进行列;农教综改上效益,向全国实验区迈进;幼儿教育上档次,跻身国家先进行列;教育质量上台阶,位居全市上游水平。

1996年,在区人代会通过的《阳泉市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教育强区、经济强区”的“双强”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决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通过进一步统一 思想,保证认识到位;落实各项制度,保证工作到位;科学统筹决策,保证政策到位;加大投资力度,保证经费到位;强化制约机制,保证监督到位;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区委、政府以及区教委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并付诸实施,促使全区教育工作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作进程之中。

三、积极推进教育结构和学制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和保障
(一)“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大教育体系实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改革农村教育结构,是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素质教育、服务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

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建立教育、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是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1992年,《阳泉市郊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推动了区域性教育整体改革,促进了各类教育多轨并行和协调发展。

1.幼儿教育蓬勃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我区的幼儿教育以国家教委颁发的幼教两个法规为准绳,以实施学前三年教育为重点,实现了幼教管理规范化,办园形式多样化,办园条件标准化,环境创设儿童化,幼教队伍正规化五大特色。

全区幼儿园(班)发展为145所,独立幼儿园66所,其中40所分别达到省定一、二、三类园标准,每个乡镇都建起了经省验收合格的中心示范幼儿园。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在册幼儿教师551人,学历合格率达71%。1993年,郊区被评为山西拾贯彻幼教两个法规先进集体”,1995年经省教委验收认定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区,并被评为全省幼儿教育先进区,199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

2.扎实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跻身全国首批“两基”达标县(区)实现“两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我区出台了《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划》,确定了“坚持依法治教,实行目标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九 年义务教育,带动各类教育发展”的思路,动员全社会实行“人民教育人民办”,展开了大规模的校舍改造工程。近年来,全区采取政府拿一点、集体筹一点、学校添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学校的新、改、扩建。

1990年,全区由十年前的97所戴帽初中撤并为15所乡镇单办初中,新、改、扩建中小学140所,占全区中小学总校数的70%,率先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同年省政府授予我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先进单位”,1991年省政府又授予我区“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1991年制定的《郊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了普九的实施进程,并带动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全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合格率达98.8%,全区适龄少年入学率99.6%,巩固率98%,义务教育完成率98%,初中毕业合格率99.1%。1992年,省政府表彰我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成绩显著”。

1994年经验收,我区成为全国首批“两基”达标县区。同年我区又出台了《进一 步提高“两基”实施水平的意见》,有力地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和提高。

校舍设施建设向规范化迈进,建成市级规范化学校87所

;办学水平迅速提高,建成区特色学校10所,一类合格校54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1995年“山西十两基’评估验收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促进了我区“两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996年,郊区被推荐为全国“两基”先进区,接受了盛国家督导考查团的考评验收。

3.农教综改逐步深化,职教、成教方兴未艾阳泉市郊区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形成了区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校、村、企办农技校为基础的成职教网络。区职教中心在原区职业高中(该校1995年升格为省重点职校)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大规模,面向全区六大支柱产业和城郊型农业,实行双元制管理,走成职教并举的联合办学之路,成为全区乡镇企业中、初级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综合培训基地,全区13所乡镇职中均按“六有”标准建设学校。

(二)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推行适应素质教育的“三五四三”学制模式“五四”学制是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学制,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我们认为初中实行四年制,有利于加大教学时空,放缓知识坡度,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薄弱环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1991年秋,我们开始试行区域“五四”学制改革实验,小学由原来的六年制(用的五年制教材)改为五年制,初中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四年制。学制改革牵动面广,难度大,我们本着“区域推进、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要求全区13个乡镇同时起步推行“五四”学制,当年有六个规模较小的乡镇一步到位。1992年秋,除三个大乡镇三年制、四年制并存外,其余全部到位。

1993年秋,恰逢新教材出版,全区中小学顺利实现了学制改革与教材配套整体到位。1995年,首届四年制初中生毕业参加全省毕业统考的合格率及中考优生率均居阳泉市前列,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初步显示了“五四”学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至此,我区学前三年、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三五四三”学制模式基本形成。

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素质教育的调控机制
我区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深入进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5763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素质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