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师德论文 >> 正文

校园德育建设之我见


作辅导的人嘴干舌燥,满头大汗。听的人也是疲于应付,时间一长,有的看小说,有的翻画报,有的窃窃私语,心根本没在政治学习上,致使政治学习浪费了时间,流于了形式。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政治理论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换句话说就是,学习方式缺乏艺术性。在学校里,还有些屡禁不止的坏风气。如新生入学时和毕业生离校前夕,学校就刮请客风、吃喝风、恋爱风;有的十三四岁的学生描眉化妆戴耳环,追求吃喝玩,还有的学生厌学,离开学校去打工做小生意,想赚点小钱。诸如此类的不正常表现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上述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做德育工作的同志高度重视,这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还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那么,如何加强和改进呢?
首先,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要有艺术性。我们平时采取的知识竟赛、开卷或闭卷考试、学习经验交流会、写心得体会、时事报告会、看电视或录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应当继续推广。除此之外,路子应当进一步拓宽,眼界应当进一步开阔。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经常举办形式活泼、内容新颖、格调高雅的各类活动。比如:有的学校为做好新生入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除对他们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外,每个新生要轮流劳动一周,并把劳动情况载入档案,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热情,使之在劳动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了使即将毕业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就业观,学校可举办辩论赛、演讲赛、专题报告等活动。
   其次,德育工作的艺术化要围绕学生们最关切的事情做文章。如前段时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之时,正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为振兴国家发愤学习的教育机会。
再次,德育工作的艺术化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只有紧密联系同学们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才会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可亲、可敬、可学,最实际,因此,学起来才最有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德育工作的艺术化应当贯穿到方方面面,也就是说要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全过程地实施艺术化的方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从每句话、每件事抓起,这样必能见到实效。有的校园里的公益广告写得很有意思,现抄录如下:“小草正睡觉,请不要打搅她。”“人间知音难觅,天涯芳草难培——草坪自语。”“请你动动手,别让我哭泣——水龙头求救。”“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悄悄地走,带走知识——图书馆对你说。”“请不要往我的脸上抹黑——墙壁诉苦。”这些公益广告词幽默、简练、高雅、赏心悦目,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易于被学生接受,便于净化生活空间,美化校园环境,很值得推而广之。
综上所述,采取艺术化的德育工作方法,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我们不断充实完善,需要我们结合社会形势,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挖掘鲜活的、符合学生心理接受水平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功能,真正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

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石家庄中学副校长 张维光

反思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在德育这一关系人和谐发展极重要的领域,却存在许多的误区。德育为首的方针层层都提,但遇到“应试”就必须让路,即使现在有的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也是“样品”,因此,导致了德育工作的低效甚至无效。
一是德育目标的大而空,使受教育者失去自信。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地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如“十年后的我”、“我的最高理想”、“幻想大学生活的美好”等。这些德育目标与中小学生的认识视野及道德倾向性差异较大,这些活动与现实的学生生活脱节较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只能凭借虚幻的想像,甚至拿取别人的东西,在不甚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付。因而导致了德育目标的负载过重(脱离不了“应试”的阴影)、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内容的大而无的,宽而无边,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
那么,如何实施实用的德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切近学生的生命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和现实的生活联系,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有一定的成功感,从而树起他们的信心。以美国的品德教育目标为例:他们把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建立在“六大支柱上”。(1)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和家庭。(2)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和平的方式处理愤怒和争执。(3)责任——干好本质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4)公平——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诿过失,倾听他人意见。(5)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6)公德——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敬重师长,保护环境。相对来说,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具体而实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相反的,大而不实的教育目标,在实践中只能是口号,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空耗。
二是道德灌输和德育情境缺失,教书和育人脱节,使德育工作失去活力。长期以来,德育教育往往采取定期的活动等方式,生硬地对其进行道德知识、道德观念的灌输,而不注意创设德育情景,不顾及受教育者的心灵体验。
德育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成他的美德,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情感的人。教师只有借助德育内容,德育目标相关的情景,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的心灵体验,靠受教育者的内悟、反省、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是德育的形式主义使德育教育呈反面作用。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标志。在这样的形式下进行的德育活动。往往会使中小学生心目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教师又在应付检查做样子了!这样,学生非但没有得到促进,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弄虚作假,严重一点就是,不但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教会了学生的

校园德育建设之我见(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696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师德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