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 正文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析


任。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学业成绩明显不如非留守儿童。由于受父母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父母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水平也不高,照样可以打工挣钱生活。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有所抬头,根本就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此外,很多留守儿童还养成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诸如道德、守纪意识差、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等。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将制约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社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和权益方面。这种安全隐患一方面,来自于得不到亲情的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唐喜梅、卢清在论文《农村留守儿童亲自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年仅10岁的农村男孩,因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由于平时基本上没人管,本来需要照顾的他有时还得照顾生病的奶奶。在一次做饭过程中不慎引起火灾,导致身体大面积烧伤,最终夺去了年幼的生命。另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侵害。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之间衔接上的不紧密,使留守儿童基本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吸毒,溺水,甚至被拐卖,被性侵犯的恶性事件也经常发生。留守儿童脱离家长的约束和引导,使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差,安全隐患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受到伤害。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1.家庭角度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摇篮,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子女,使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出现障碍而造成亲情缺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怀,导致他们在心理情感方面出现真空。遇到问题不知向谁倾诉,错误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纠正与引导,而且留守儿童思念父母的感情会逐渐变得冷漠。再加上临时监护人常常会采取不恰当的疏导方式,例如,不要想你的爸妈了,他们不要你们了,他们只知道挣钱,一点良心都没有等类似的话语。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对其子女教育的帮助和监督不足,甚至完全消除。学习好,得不到父母的表扬,学习不好,得不到父母的帮助。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父辈(隔代监护)或者其他亲戚,由于体力、知识、年龄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只局限于留守儿童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根本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2.学校角度
  
  在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学校的责任更加突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层的爱,兼有父母亲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灵关怀难以顾及。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了断层。在农村,学校本身师资力量就不足,硬件设施比较落后,更别说开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即使许多学校设置了心理健康课也是流于形式,可有可无,且代课老师并非是专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促使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学校的教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是造成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角度
  
  父母在外打工的问题上,就真正的归结到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基数大,素质低)和不同的体制,造成目前农村,城市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造成非本地户口的孩子不能在本地读书。如果父母带孩子去别的地方读书则要承担高昂的费用,而且教材的选用不同也是务工子女在转学后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农民工无法承担起这笔费用,人为地就推动了留守儿童的这一弱势群体的产生。社会各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护体系,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对网吧、游戏厅等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的管理,也使一部分留守儿童沉溺其中放任自流,从而危害社会的治安。媒体没有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相关法律部门也没有完善关于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此外,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不愿到偏远贫困地区支教。以上种种因素使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城乡长期二元分割是造成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的深层原因。
  
  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层级体系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不衔接,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三位一体的社会层级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1.营造家庭微观系统
  
  家庭是一个培育情感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不应只是在外务工忙于挣钱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父母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次数越多,孩子越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沟通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电话外,可采用书信,条件允许可用网络视频等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定要改变“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父母还应该经常与老师、监护人多沟通交流,不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状况,给予孩子及时的、必要的、正确的教育指导。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或者改变家长外出方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完善学校中观系统
  
  完善留守儿童寄宿制。农村学校寄宿条件简陋,甚至很多不具备寄宿条件,学校教育优势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发挥其作用。“在现代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6049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