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


地向上级伸手要待遇。明道朝廷又准许应天书院“置讲授官一员”。这种优厚待遇一般的书院是很难得到的,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时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
  
  三、教学注重实效
  
  应天书院在教育方针及教学方法上有充分的独立性,保留了私学教学鲜明的特点。但是由于其处在繁华的城市以及官府的参与,使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目标上较其他书院更显实效性。
  
  (一)教学不拘一格自由开放
  
  北宋时期,由朝廷所办的官学对学生的入学资格有非常严格的限制,非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子弟是不能进入学习。最高学府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这样的规定将一大批庶人子弟拒之门外,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学积极性。而就读应天书院的学生则不受门第、地域以及学派的限制,只从品德与贤能这两个方面选拔。在教学上,应天书院同样打破门户之见,邀请不同专业、不同学派的大师到书院讲学,这不但活跃了学术氛围,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在教学上,应天书院非常重视德育的作用。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书院的基本课程以《六经》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德行及从政的能力。虽以《六经》为基础进行讲解,但大师们可以在书院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政治主张、学术见解的大师亦可在这里讲学。邵雍、张载、范仲淹、司马光、晏殊、二程等名师巨儒,虽然属于不同的学派但是都曾在应天书院讲过学。
  
  (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范仲淹掌管应天府书院时,为书院制应定出一系列学规,要求“为学次序”和“读书次序”,严格要求院生学习。《上执政书》提出“固国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事”六件大事。可见书院要培养的是经世致用的学生,所以在培养学生时也不会用统一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和专长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范仲淹一直致力于对学生的培养,主张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另外,书院在教学上还主张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大师们总是提纲挈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领悟,所以学生逐渐养成了思考及自学的习惯。北宋思想家张载、王安石,教育家孙复、胡瑗、石介,军事家庞籍、文彦博、韩琦和诗人石延年,改革家欧阳修等这些术业不同,但同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的人物均曾在应天府求学。可见应天书院以生员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人才培养目标——“以天下为己任”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范仲淹的指导思想是“以天下为己任”。在范仲淹的《上执政书》、《邺州学记》、《上时相议制举书》、《南京书院题名记》等文章中这一思想均有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他就是要为封建王朝培养人才。他认为“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是否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培养出来的人要能进入朝廷可以制礼作乐,进入了地方政府后就可以移风易俗,搞好社会风气,进而达到治天下、安王室的目的。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掌教期间,他清醒地看到了教育是封建统治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是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而服务的,以确保培养出符合其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5[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元·脱脱。宋史:卷四五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八六[C]//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徐睿。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的教学改革[J].岱宗学刊,2008,(3)。
  
  [5]翟慕华。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兴盛的原因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21330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