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正文

对高校心理统计学教学问题的反思


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求知欲。如在进行“回归分析”的教学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3个问题:量猪的长度可以知道猪的重量吗?你的身材矮小,你的孩子会比你还要矮小?高考前的模拟考试能否预测你未来的高考分数?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上问题的焦点都是如何能够利用一个变量从而对另一个变量作出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块探讨得出“回归分析”的概念:将存在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作为自变量,另一个作为因变量,并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出来,对方程式加以检验后,就可利用该方程由自变量来预测和控制因变量,这一过程称为回归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些怪诞,让学生记忆深刻,但一定要落脚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上,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4心理统计学课程应如何安排与考核
  
  教学的安排和考核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学安排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安排。由于心理统计学是许多后续学科如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的基础学科,大多数学校都把这门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并不十分妥当。因为大一新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肤浅,对心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认识不足,加上对大学生活还不太适应,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的实际体会是把心理统计课与心理实验课一块安排在大二上学期比较合适。因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用到统计,故会增强学生对统计课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心理统计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安排。在一些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心理统计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常常是脱离的,有些甚至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担任教学,这势必会导致理论与应用的分离。因此,要提高心理统计教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好心理统计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合理结合,为教师提供可以根据理论课进展灵活进行实验课教学的便利条件。
  
  教学重点考核什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心理统计学课程实施有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既不能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心理统计学的考核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笔试中增加实例分析题目,同时把学生上机操作作为心理统计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注意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
  
  5 心理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点
  
  鉴于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难点,改革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已成为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心理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三点。
  
  5.1 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内心需求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在心理统计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今天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为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打下什么样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此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机勃勃、具有丰富情感的个体。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时与学生的内心需要可能并不一致,这要求教师必须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对心理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5.2更新教学内容,整合教材体系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促进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为代表的一代学者为心理统计教材的编写做了重要贡献,张老师等编撰的《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一直是心理学统计教学的权威教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有的教材也显示出一定的缺陷,如内容多、知识体系的连接不够紧密,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多,实际的应用举例少等。为进一步提高心理统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迫需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突出“厚基础”、“重应用”的应用型特色,增加应用举例,将心理统计内容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
  
  5.3完善教学资源,促成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技术教学的相得益彰
  
  随着计算机统计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分析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使得研究者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心理学研究数据有了可能。同时,统计技术的教学得当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心理统计兴趣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匮乏,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知识结构更新的滞后,部分老师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依然延续传统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统计原理与方法的学习,而忽视了统计技术的掌握。一些学生也有“反正考研又不考技术,只要掌握原理就行”的思想。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一些学生统计理论知识学得很好,但在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时却因“不会统计”而烦恼。
  
  同时,不断更新的统计软件使复杂的统计运算过程与步骤变得快速、简单、准确,于是在教学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重统计软件的教学,而忽视统计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在老师方面出现“只要学生知道怎么在电脑上操作就行”的思想。在学生方面出现“懂不懂原理没关系,反正我会输数据会操作”。但在实际的心理学研究统计分析中,统计软件完成的只是数值计算,但统计分析远不只是数值计算。如选用哪些数据、应用哪些计算方法、什么样的实验设计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怎样正确解释所得结果等,这些均需要人去分析和决策,否则就会造成心理统计方法的误用和滥用。因此,统计理论的教学与统计技术的教学不能偏颇,学校要完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使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技术教学做到相得益彰

《对高校心理统计学教学问题的反思》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6656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心理健康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