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 >> 现代故事 >> 纪实故事 >> 正文

周学农:“空”也是“空”


  周学农:“空”也是“空”
  
  作者/于仲达
  
  一
  
  禅的宗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截了当解决人生的问题。心中有禅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呢?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明心见性破除“我执”的人。周学农先生就是这样一种人,他那清瘦的脑袋里装满了般若智慧,仿佛永远没有烦恼。
  
  周学农,1968年10月5日出生,哲学博士,北大哲学系副教授,佛教学者。
  
  周先生清瘦骨奇,气宇清朗,专治佛学和禅宗,用语诙谐,很受学生欢迎。据闻,周学农先生是哲学系的“四小天王”,粉丝无数,逸事良多。我在北大旁听期间,分别听了他开设的《六祖坛经》、中国佛教史、佛教原著选读。他的中国佛教史课很受欢迎,属于全校通选,旁听生众多。
  
  记得,周先生有一年讲隋唐佛教,印象最深的是对三教关系的,他举了傅奕和韩愈两个例子,谈到儒家和道家对佛家的批判,讲得十分生动。他把玄奘说成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海龟”,说他翻译的佛经著作忠实于原著,并指出这点不如鸠摩罗什的翻译有趣。周先生说,武则天做女皇帝时曾借助了佛教资源作为舆论准备,并说她与神秀和慧能的关系很好,将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
  
  周学农先生授课的地点多集中在理教和二教,他的《坛经》专题,我经常光顾。特别是在2007年下半年,那时候还没有从精神的苦痛之中走出来,许多问题一直纠结着我。我爱向周先生问一些问题。我说,慧能是否受到老庄的影响?鲁迅为什么批庄禅?庄子是否逃避现实?末了,我叹口气说,他们都不能互相代替。周先生笑曰:“是呀,他们也不能代替你呀!”接着,他举了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
  
  有一香客,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天下起了大雨。
  
  于是,这人就躲到屋檐下躲雨,恰好看见观音撑着雨伞在前面雨中走着。于是他立刻向观音请求道:“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观音说。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
  
  说完观音便走了,留下这个郁闷而无话可说的人,站在原地。
  
  第二天,他正在庙里,看到有个观音模样的女人也在拜。“请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他就纳闷了:“那你在拜谁啊?”
  
  “我在拜南海观世音。”
  
  “你为什么要拜自己呢?”
  
  观音笑道:“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
  
  听了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原来,观音菩萨也要求己。凡事还是要依靠自己。在雨中,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如在暗夜之中,自己有灯,就会破除黑暗,照见要走的路途。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周先生并不直接回答,总是从最根本问题着手,重在点醒。这点与楼宇烈先生很像,二位先生重在启悟,深得禅宗精髓。
  
  再次听他讲禅宗,又有了新的体会。禅佛的核心在于解脱,核心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周先生提示,心性本清净,不过被各种无知的妄想弄脏了。现实中的心情被尘埃染脏,但是,脏不是本性。比如黑板,虽然用粉笔把它涂抹上白色,黑板却不因此变成白板。他说:
  
  禅宗是非常简易,非常朴素的,不是说你认识很多字,有很多文化,懂很多道理,才能去听去看,谁都可以,在中国禅宗史上,有个人叫做慧能,他的第六代祖师,不认字,比大家还差一些,但是他留下的语言,在中国认为他说的话跟佛说的话是一样的,所以呢被称作经。第一,信仰,第二,禅的世界。对于宗教来说,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要信仰他,把他作为唯一的正确的真理,做为你生命的指导,这叫作信仰。信仰对于佛教来讲:第一,佛,你要信仰这个佛是发现了人生的真理,他是我们唯一的导师,只有他是我们的导师,只有他能够指导我们。第二,法,佛教讲的真理就是唯一的真理。第三,僧,僧是集团的称呼,不是一个人。禅宗对于信仰这个问题,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你要了解到所有这些现象,这些形象都是虚幻不真实的,你就找到什么是佛了。
  
  有时候私下真的怀疑,周先生前世是否做过和尚?阅读了很多禅宗公案,觉得周先生很像里面的禅僧。后来,我特地查阅了他当年的博士论文。原来,当年先生是研究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怪不得这么“人世”。但是,如果因此就断定他很“入世”,你也错了。在博士论文里,周先生从“出世”、“人世”这两个概念人手,对人间佛教进行分析,指出人间佛教并没有放弃出世解脱的根本立场,而所谓“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对立,只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儒家思想的交涉中产生的一种现象。这种见解,在他的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来。有一次,我私下笑问,克林顿总统来北大立刻促成了多年没人过问的南路修好,要是慧能大师来到北大呢?周先生笑答,慧能如果来访,校方会让他去搞后勤。还有一次,周先生说,弘忍想要海选一个接班人,结果大家都不出来,变成了慧能和神秀PK。
  
  周学农被人亲切称作“农哥”,虽然内有经书满腹,外有粉丝无数,然而毫无教授习气,始终平易近人,深厚的学养与“农哥”的风范完美结合!
  
  有次我问他,极乐世界是什么?学农先生说,极乐世界里无山、无水、无丘陵,十分平坦。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一般建筑,用杂宝拼凑而成,没有女人,没有地狱、饿鬼和畜生,那个世界非常好,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类似“高级佛学院”。
  
  可以用九个字来评价周先生:平常心,本分事,自在人。
  
  周先生不帅也不风趣,穿着带格子的衣服,上课以前总是提前来到教室,先调试好电脑,上完课后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走,样子淡泊。他讲课的文字,被称作“农哥语录”,广为传播。
  
  二
  
  我们经常说“四大皆空”,那么“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大家要记住,“空”的概念本身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它在印度有它发展的历史。佛教经典里讲“空”有二十几种,学农先生讲了四种“空”:
  
  “空”最早的含义就是“无常无我”。“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而是指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
  
  “空”的第二个含义,叫“如幻如化”。般若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亦无所住。”我们看现实中的事物,不知道它从哪儿来的,不知道它往哪儿去,现在它也不停留,一切是“如幻如化”。
  
  “空”的第三个含义,“本性是空”。经上说“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意思是,所有的存在事物它本来就是“空”,并不是要等到这个“色”消灭以后才说他是“空”。
  
  “空”的第四个含义,“空也是空”。经上说:“一切法空,是空亦空。”这个“空”,本身也是“空”。
  
  经过学农先生这么一番开导,我恍然悟“空”。“空”到几层,就能悟到几层。能做到我法两空,确实不易。说来说去,一切所见所知所识,皆为“相”。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色身香味触法”,皆为“相”。我先前所执著的文学、感情、现实环境和鲁迅,皆为“相”。唯识宗讲离“识”无境,破了执著的主体“我”,再破了执著的客体“境”。就没有烦恼了。研究鲁迅,不过借鲁迅之眼观照世界,那是鲁迅眼见的世界,它曾经那么强烈地影响过,其实它也不过是看问题的一种角度。如今,也该把它“空”掉了。
  
  此后,我逐渐明白了。佛教的一大特色“破相显性”,其主要方法就是“假名施设,随立随扫”。执著于概念A是无明,为了破除概念A,必须先立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B,当B把A破了之后,B也得放下,否则执著于B也是无明。尘埃破除之后,明镜也应该放下,明镜都没有了,何处惹尘埃呢?就像脏衣服洗干净之后,跟新衣服比一下,没有分别。所谓清净染污都是对比而言,没有分别了,染污就没有了,清净当然也没有了。如果执著于任何概念,就会有分别心,只要有分别心在,就没有证悟。证悟是要超越任何概念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gushi/view/4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