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评论论文 >> 正文

复调小说理论和《喧哗与骚动》


在于,往往由现在的某一情景引发,触发对过去某一相似(往往只是在某个局部上)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来某种情景的向往。意识流写法特别适合表现那些冥思苦想、思绪复杂、性格内向而不外露的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家一类的人,他们或独坐书斋感慨于往事,或徜徉于海边遥想未来,或踯躅街头有感于现实,或缠绵于病榻虽醒犹梦,或执著于某种学术思想不可自拔。总之,用意识流方法来表现人的浮想联翩的精神状态,经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产的发展、科技的新发现、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关系的变动等等,使人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状态日趋复杂化,意识流作为一种写作技巧,特别适合于展示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矛盾、动乱和危机。采用意识流技法,作者的隐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特点。当然,在一部作品中,作家不一定非得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自始至终把作者的面目隐藏起来。笔者认为,只有描写人的思想和意识活动的作家,而且时常隐去作者真实面目的作家,才有可能采取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复调创作原则,但并不是所有描写意识活动和隐去自己面目的作家都是复调型作家。
    
     第二节 《喧哗与骚动》的对位结构
     《喧哗与骚动》整体上是一种典型的对位结构的小说,这种对位结构既表现在各章之间就同一个主题的叙述的相互呼应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各章中就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细节的叙述的彼此平行的关系上。福克纳把一个故事让四个人物都说了一遍,这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四张不同的嘴讲述的同一主题的故事,是关于美国南方小镇的一个世家如何走向败落的故事。
     1.主题上的对位
     在班吉一章里,我们透过班吉的眼睛看见了康普生家族的

败落。1928年4月7日,班吉和勒斯特经过牲口棚:“我们从牲口棚当中穿过去,马厩的门全都敞着。你现在可没有花斑小马驹骑罗,勒斯特说。泥地很干,有不少尘土。屋顶塌陷下来了。斜斜的窗口布满了黄网丝。”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班吉对1900年圣诞前夕和凯蒂一起为毛莱舅舅送情书时经过马厩的回忆,康普生家的马厩1928年前后的变化恰恰暗示着这个家庭的颓败、没落。“我们绕过牲口棚。母牛和小牛犊站在门口,我们听见‘王子’、‘小王后’、和阿欢在牲口棚里顿脚的声音。‘要不是天气这么冷,咱们可以骑上阿欢去玩儿了。’凯蒂说。”
     1910年6月昆丁自杀的消息传来以后,住在佣人下房里的班吉听到了迪尔西一家人议论康普生一家的变故,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康普生家正一步步走下坡路。
    
     这个地方不吉利,罗斯库司说。火光在他和威尔许的背后一窜一窜,在他和威尔许的脸上掠动。迪尔西安顿我上床睡觉。床上的气味跟T·P身上的一样,我喜欢这气味。
     “你知道个啥。”迪尔西说。“莫非你犯傻了。”
     “这干犯傻什么事。”罗斯库司说。“这兆头不正躺在床上吗 。”
     “就算是吧。”迪尔西说。“反正你跟这一家子也没吃亏,不是吗。威尔许成了个壮劳力,弗洛尼让你拉扯大嫁人了,等风湿病不再折磨你,T·P也大了,满可以顶替你的活儿了。”
     “这就是俩了。”罗斯库司说。“还得往上饶一个呢,俺都见到兆头了,你不也见到了吗。”
     “头天晚上我听见一只夜猫子在叫唤。” T·P说。“丹儿连晚饭都不敢去吃。连离开牲口棚一步都不干。
     天一擦黑就叫起来了。威尔许也听见的。”
     “要往上饶的哪止一个啊。”迪尔西说。“你倒指给我看看,哪个人是长生不死的,感谢耶稣。”
     “光是人死还算是好的呢。”罗斯库司说。
     “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迪尔西说。“你把那个名字说出来可要倒霉的,除非他哭的时候你跟他一起坐起来。”
     “这个地方就是不吉利。”罗斯库司说。“俺早先就有点看出来,等到他们给他换了名字,俺就一清二楚了。”
     “再别说了。”迪尔西说。她把被子拉上来。被子的气味跟T·P身上的一样。“你们都别说话,先让他睡着了。”
     “俺是看到兆头了。”罗斯库司说。
     “兆头。T·P不得不把你的活儿都接过去呗。”迪尔西说。
    
     班吉是个白痴,他不明白康普生是个古老的、出过州长和将军的世家,也不明白这个家正在走向衰败,虽然如此,他眼见的一切和耳听的一切却能最客观地勾勒出家庭败落的情状,而且家中出现白痴,似乎是对乱伦家族的一种特殊的报应,从另一个侧面隐喻性地说明了家族衰落的必然趋势。
     昆丁是一个正常人,是哈佛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对人和事进行评价的能力。他深受父亲的那套颓废人生观和哲学观的影响,想法颇为复杂,而且对家庭以及家庭成员有着颇多的思考。所以,关于康普生这个南方世家的没落,在昆丁这儿则是用一种完全不同于班吉的声音表现出来的。
     昆丁身为家中长子,其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既是家族没落的结果,又是没落的原因。所以在昆丁叙述的这部分里,既有昆丁这个主人公兼叙述人眼里所看到的没落,也有他所意识到的自己的堕落和家族的衰亡之音。
     1910年6月2日,昆丁回忆凯蒂结婚前夕家中派汽车去火车站接亲友,又想起在全盛时期,一遇到喜庆时,连理发师、美容师都一起接来的情形:“在窗子下面,我们听到了汽车开往火车站的声音,接八点十分的火车。把三姑六婆接来。都是人头。人头攒动,却不见有理发师一起来,也没有修指甲的姑娘。”
     与班吉不同,昆丁对康普生家的没落有着切肤之痛。昆丁是家族的希望,负有重振家业的责任,而他也无时无刻不感到肩上的这种责任,但是又根本无力负担,内心的这种矛盾一直折磨着他。他回忆起自己建议凯蒂和他私奔,而凯蒂的回答触痛了他的内心:
    
     钱呢用你的学费吗那笔钱可是家里卖掉了牧场得来的为了好让你上哈佛你不明白吗你现在一定得念毕业否则的话他什么也没有了
     卖掉了牧场
    
     昆丁之所以拖到凯蒂结婚两个月后再自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不想白白浪费哈佛的学费。在自杀前的最后时刻,昆丁又一次想到康普生家的败落,他对逝去的荣誉观持一种嘲笑、讥讽的态度:
    
     咱们把班吉的牧场卖掉好让昆丁进哈佛这样我死也瞑目了。我快要死在哈佛了。凯蒂说的是一年是不是。……我已经把班吉的牧场卖掉了我可以死在哈佛了凯蒂说的死在大海的洞穴与隙穴里随着动荡的浪涛平静地翻腾因为哈佛名声好听四十英亩买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声一点也不贵。一个很高雅的逝去的名声咱们用班吉的牧场来换一个高雅的逝去的名声。这能维持他一个长时期的生活
&

《复调小说理论和《喧哗与骚动》(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cn/fanwen/view/14111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评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